花蕊夫人写的一首诗,不屈气魄令人刮目相看

民俗风情 2025-03-26 21:17www.188915.com民俗风情

在五代时期,有一位名叫花蕊夫人的妃子,她不仅是五代国主的宠儿,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徐氏自幼便能写文作诗,尤其擅长宫词。她的诗作风格独特,情感深沉激昂,往往能在细腻之处见锋利,使人印象深刻。

曾经,她作过一首名为《述国亡诗》的诗歌,这首诗不同于她平常所作的宫词,情绪激愤,风格豪放,又兼具回味无穷的韵味,因此被后人广泛传诵。

诗中描述的是国家灭亡的悲痛场景。“君王城上竖降旗”,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画面,标志着国家的覆灭。而身为深宫之中的妃子,妾身虽知亡国之痛,却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十四万大军如同解甲归田,却无一人为国家赴死而战,这其中的悲愤和无奈,花蕊夫人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中的委婉申辩和无奈的叹息,反映了徐氏对后蜀亡国的复杂情感。她清楚“女祸论”的流行和归咎于女子的责任是推卸责任的论调。深宫之中的她无法干预朝廷大事,但对于国家的兴衰却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她并没有直接谴责误国君臣,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和无奈。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的情绪由悲转愤。十四万人齐解甲,是何等的讽刺和壮观!拥有庞大的军队却投降于仅有数万人的宋军,这是何等的羞辱和耻辱!花蕊夫人在极度愤慨中喊出了那句惊心动魄的“更无一个是男儿”,其中的决绝和愤怒令人震撼。这句怒骂出自深宫中的女子之口,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胆识和感染力。

这首诗以女子的身份痛斥误国君臣,其胆识和感染力更加突出。除了这首诗,徐氏在入宋路上的题壁诗也表现了沉痛的故国之思。她的诗歌充满了情感的力量,让人感受到她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对误国君臣的悲愤。

徐氏的诗作和她的身世背景相得益彰,她的才华和情感使她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她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在后世被广为传诵,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瑰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