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为什么要自己买装备 军队不给发吗-

历史人物 2025-04-02 21:3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远古的时代,所谓的专职军队极为稀少,多数情况下,战争的兵源都是临时征召的,战士们必须自行准备武器和给养。这种情况下的“正规军”,大多是由豪门贵族和权势者领导的私人武装。这些部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薪俸优厚,但由于耗费巨大,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想象一下长林军的时代,即便是在这样的精锐部队中,主要的兵源依然依赖于临时征召,战士们需要自己准备武器和给养。唐朝尚且如此,北魏时期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与西方的骑士相比,富有的领主应召出征时,除了携带自己的武器、盔甲和马匹,还有驮马、辎重、仆役、侍从和私兵,宛如一支小型部队。而资源贫乏的领主则只能像堂吉诃德一样,带着一个桑丘,骑着瘦弱的马匹应对。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联系当时的一项重要的兵役制度——府兵制。该制度与均田制并行,规定男子15岁以上需接受40亩露田和20亩桑田的授予。受田的农民每年要服兵役,并负责自己的衣粮装备,但可以免租调。农闲时,他们需接受军事训练,一旦战事起,便需开赴前线。战争结束后,士兵回归原属府州,将帅解除兵权返回朝廷。

这种制度将巨大的军费负担加在了普通百姓身上。百姓不仅丧失了劳动力,而且还需要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儿童加倍生产来维持生计和军费开支,实在难以承受。后来由于人民的抵制、均田制的瓦解以及统治者感到战斗力不足、部队集结困难等原因,这一制度逐渐发生了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战士们必须自备武器和给养,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征召。均田制与府兵制的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兵源和军费的问题,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的不足逐渐显现,最终导致了变革的到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