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三国奇才庞德公为什么一生都不出仕?
襄阳名士庞德公,学识渊博,名望极高,却一生未涉足官场。他并非没有机会,而是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与理想。
在荆州治下的襄阳,因土地丰饶且无战乱,吸引了全国十余万人才汇聚于此。这里不仅有众多才子如王粲等求学求仕,更是学术交流的中心。尽管人才济济,刘表却未能识得真才。诸葛亮和徐庶等人在他眼皮底下选择隐居,而王粲虽在其麾下为官,却难以施展才华。
刘表统治的荆州,实力强大,是全国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刘表并未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更看重的是家族和士族的利益。他依赖的是襄阳大士族如蒯良、蒯越等,这些人能同享荣华富贵,但在安邦定国的大事上却难以担纲。刘表采取的是自保策略,坐观时变。但荆州已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刘表深感无贤人辅佐,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名重天下的庞德公身上。
刘表曾多次登门求贤,但庞德公始终谢绝。面对刘表的疑问,庞德公以“遗之以安”的道理回应,即有人出仕为官,参与纷争,这是把危险留给子孙;而我庞德公选择不仕,是把平安留给子孙。尽管回应是托辞,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庞德公对出仕的慎重考虑。
庞德公为何拒绝做官呢?古人读书大多是为了出仕,光宗耀祖、济世救国。但庞德公的选择背后,恐怕更多的是对明主的寻求。他的学生诸葛亮、侄儿被请去做官,他并未反对,反而积极为他们出山造势。庞德公拒绝做官,只是拒绝在刘表手下做官。
庞德公的选择也许是明智的。若他答应刘表,即便在刘表手下做个高级幕僚,恐怕也难逃成为刘琮降曹的陪伴人。毕竟,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选择明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与选择,我们不能以普通的功利思想去评判那些奇人尤其是隐士。庞德公的选择虽不为世人所理解,但正是这种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智慧。
中国历史
- 揭密三国奇才庞德公为什么一生都不出仕?
- 赵云的妻子到底是谁 赵云有没有后代存在
- 靖康之耻中最惨的不是皇帝而是那些女俘虏-
-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是什么陈宫为什么不跟着刘
- 古代妃子最害怕皇帝做出的三种事情 一种很恐怖
- 阴氏:汉和帝刘骜第一任皇后,她为何忧郁而死
- 华佗让病人三日内禁欲 妻子没忍住结果悲剧了!
- 枭雄曹操著名摸金校尉 为何一生还是穷困潦
- 明代福州已有番船浦:所谓的五口通商名不副实
- 二十七岁被逼禅位,二十八岁被杀,孝静帝到底
- 秦惠文王为什么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都
- 靠女人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崔湜最后什么结局?
- 朱元璋当初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如果朱棣继位会
- 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赵云传言竟死于妻子的绣花针
- 崇祯和李自成相互捣毁龙脉 结果竟两败俱伤-
- 唐朝诗人元稹是如何悼念他的亡妻韦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