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州已有番船浦:所谓的五口通商名不副实
福州,一座在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的城市,商贸繁荣,帆影如织。据明王应山的《闽都记》记载,当时福州的海外贸易盛况空前,许多福州人跨海经营,姓氏众多,如阮、芮、朴、郝等,他们在异国他乡成家立业,带着异国风情的孩子和轻便的番船(福州人称外国船只为“番船”)回到故乡。这些船只深入闽江,停泊在指定的码头,每一次的归来都带来了异域的风情和文化交融的契机。
在福州北部的藤山区域,有一块地方名为“上王”,临江而设,环境宜人。明代弘治年间,邓某受外人的贿赂,开辟了新港,以供外国船只停泊。这里很快成为了外国船只的集结地,人们称之为“番船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船只往来频繁,商贩云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陆交通便利的条件,房屋逐渐建起,形成了临江的小埠。因为福州话的“番”与“泛”谐音,并且带有“洋”的意思,后来改名为“泛船浦”。
自五口通商之后,虽然福州成为对外开放口岸之一,但由于江心沙土冲积的影响,大型外轮无法驶入福州,只能停靠在马尾港。番船浦的名号虽存但已名不副实。为了满足海关检验和税收的需求,清在附近设立了海关。这一转变也使得泛船浦附近的海关埕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
除了商业贸易的繁荣,番船浦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那里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舍人庙,后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迁至高盖山北麓。而关于番船浦的变迁和风景也被诗人俞绍瀛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对面青山似画图,烟云旦晚自模糊。”描绘了当年番船浦的静谧与美丽。如今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但泛船浦的故事仍然被传颂着。它见证了福州海洋贸易的辉煌历史以及文化的交融与变迁。如今再度提及这片土地时,仍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
中国历史
- 明代福州已有番船浦:所谓的五口通商名不副实
- 二十七岁被逼禅位,二十八岁被杀,孝静帝到底
- 秦惠文王为什么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都
- 靠女人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崔湜最后什么结局?
- 朱元璋当初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如果朱棣继位会
- 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赵云传言竟死于妻子的绣花针
- 崇祯和李自成相互捣毁龙脉 结果竟两败俱伤-
- 唐朝诗人元稹是如何悼念他的亡妻韦丛的?
- 当了22年皇帝朱棣都有没有诞生子嗣,是什么原因
- 他是曹操的孙子,最后却成了西晋的忠臣
- 曹丕为什么只活了39岁就去世了?曹丕为什么会那
- 水浒传中,宋江一行三人来到京城后,他为何派
- 贾诩是什么下场?为何最后能善终?
- 寂寞难耐那些年武则天和他的男人们
- 老愤青陆游无力改变现实:皇帝接见只讲山水 不
- 李定国没死的话,可以挽回大明王朝走向覆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