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银八两:康熙钦定宫廷满汉全席最高消费
“满汉全席”——一场奢华与文化的交织盛宴
你是否曾被那神秘的“满汉全席”所吸引,它究竟是何等的筵席,其奢侈程度又如何?让我们一同这一美食传奇。
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留下了关于“满汉全席”的线索。他所描述的“官场之菜”,名号为十六碟、八箕、四点心,称之为满汉席。袁枚的这部作品,刻于清五十七年,即1792年,为我们揭示了满汉全席的初步形态,主要用于官员的迎送与相互宴请。
对于家乡人来说,喜筵往往是“八盘十六碗,外加四个冷盘”。我不禁猜想,这或许就是根据袁枚的记载,乡民们“照葫芦画瓢”所呈现的满汉席的乡村版本。
真正的“满汉全席”或“满汉大席”,直到徐柯编著的《清稗类抄·饮食》才为我们揭晓真面目。原来,这是清末出现的一种“烧烤席”。烧烤席中的美食,如燕窝、鱼翅等海鲜,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而烤全猪、烤全羊等则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烤肉风味。
清人顾禄在《桐桥倚棹录卷十》中也有记载,“满汉大席”在苏州酒楼极为盛行,其中包括了各种烧烤肉类以及来自东北的哈尔巴肉。可见,“满汉大席”融合了满族的烧烤与汉族的饮食文化,展现了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
历史上的清宫筵席并不像电影电视中那样铺张。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康熙年间的宫廷筵席费用并不高。真正的“满汉全席”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奢华无比。
无论是袁枚、顾禄的记载,还是康熙皇帝的宫廷筵席费用,都不应掩盖“满汉大席”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食物的堆砌,更是满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与今天的某些“黄金筵”相比,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满汉全席”是一场奢华与文化的交织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食物背后的文化脉络,感受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之美。
中国历史
- 价银八两:康熙钦定宫廷满汉全席最高消费
- 下场悲惨!大奸臣秦桧死后330年坟墓被盗
- 洪承畴被俘时宁死不降,为什么到第二天立马就
- 袁滂:东汉末年官员,官至三公,却始终清心寡
- 当汉献帝听到刘备称帝时 刘协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 令东汉达到极盛的皇帝,汉和帝刘肇的知名度为
- 北宋初年的大将曹彬为何会发明缓刑
- 吕布和刘备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吕布为什么要置刘
- 失掉荆州后,追击关羽的为何是孙权而不是曹仁
- 古代人的袖子能装东西不掉-抡着还能当武器
- 李世民的儿子有十四个 李世民为何会传位给李治
- 朱元璋锯掉刘伯温棺材 竟被墓中六个字吓得半死
-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朱文正怎么守下来的?
- 雍正即位后重用胤禩,为何不愿放他出来?
- 皋陶的一生有哪些成就?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 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大玉儿还是海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