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银八两:康熙钦定宫廷满汉全席最高消费

历史人物 2025-04-02 02:1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满汉全席”——一场奢华与文化的交织盛宴

你是否曾被那神秘的“满汉全席”所吸引,它究竟是何等的筵席,其奢侈程度又如何?让我们一同这一美食传奇。

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留下了关于“满汉全席”的线索。他所描述的“官场之菜”,名号为十六碟、八箕、四点心,称之为满汉席。袁枚的这部作品,刻于清五十七年,即1792年,为我们揭示了满汉全席的初步形态,主要用于官员的迎送与相互宴请。

对于家乡人来说,喜筵往往是“八盘十六碗,外加四个冷盘”。我不禁猜想,这或许就是根据袁枚的记载,乡民们“照葫芦画瓢”所呈现的满汉席的乡村版本。

真正的“满汉全席”或“满汉大席”,直到徐柯编著的《清稗类抄·饮食》才为我们揭晓真面目。原来,这是清末出现的一种“烧烤席”。烧烤席中的美食,如燕窝、鱼翅等海鲜,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而烤全猪、烤全羊等则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烤肉风味。

清人顾禄在《桐桥倚棹录卷十》中也有记载,“满汉大席”在苏州酒楼极为盛行,其中包括了各种烧烤肉类以及来自东北的哈尔巴肉。可见,“满汉大席”融合了满族的烧烤与汉族的饮食文化,展现了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

历史上的清宫筵席并不像电影电视中那样铺张。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康熙年间的宫廷筵席费用并不高。真正的“满汉全席”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奢华无比。

无论是袁枚、顾禄的记载,还是康熙皇帝的宫廷筵席费用,都不应掩盖“满汉大席”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食物的堆砌,更是满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与今天的某些“黄金筵”相比,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满汉全席”是一场奢华与文化的交织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食物背后的文化脉络,感受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之美。

上一篇:下场悲惨!大奸臣秦桧死后330年坟墓被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