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 为何孔子后裔却没事-
在公元前213年,秦朝的烈火焚烧了百家书籍,儒家典籍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时的命令如同冰冷的铁锤,一次次砸在儒者心上:“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儒家经典的人将面临暴尸街头的危险。
对于儒家的代言人家族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危机。反秦抵抗组织的成员,那位来自魏国的陈馀,向后裔孔鲋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说道:“孔老,秦如今要消灭先王所有的书籍,而您家的书籍首当其冲,实在令人担忧。”孔鲋却以从容的态度回应:“了解我的是我的朋友。秦朝根本就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
孔鲋清楚地把握了自己与秦王朝之间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以“无用”和“非友”为界限。他将自家的学问装扮成无实际用途的样子,使得秦朝即使想要使用也派不上用场,不使用也毫无威胁。孔鲋巧妙地将儒家典籍藏匿在家中夹壁里,这暗示了秦朝搜寻的不严密、不用心,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典籍“无用”。
而秦朝认为孔鲋“无用”,也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不理解孔鲋,即所谓的“非友”。孔鲋并不主动寻求被秦朝理解,他只想保全自己。在他看来,越被理解可能越危险。
实际上,“坑儒”这个残酷的称号,主要是那些如卢生、侯生等喜欢与秦始皇交朋友的术士和方士所承受的。孔鲋因为精准地把握了“无用”与“非友”这两点,才能在秦朝历史文化大变局的时代,悠然处于安全距离之内。孔鲋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教导弟子叔孙通积极入世,而自己一旦时机成熟,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他以热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孔鲋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存在。他的故事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困境时,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中国历史
-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为何孔子后裔却没事-
- 敬寿帝拓跋余:北魏第四位皇帝,他为何会被宗
- 汉景帝之子刘非简介:西汉少数得以善终的诸侯
- 大清朝之耻:清代的亲王中谥号最差的人是谁?
- 关羽在蜀汉是什么权力?拥有的一项特权远超诸
- 三国统兵能力最强的七大名将 魏国几乎占了一半
- 安德帝姬:本是尊贵的公主,最后成了俘虏
- 水浒中蒙汗药究竟是何物制成的?
- 典故金屋藏娇这一词是何来源?主人公陈阿娇最
- 笑傲江湖中与世隔绝江南四友的最后结局如何-
- 将领司马楚有多传奇?凭驴耳料敌时如
- 她是清朝一位皇贵妃,后代出了两位皇帝
- 韩景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他的一生有着怎样
- 水浒中法术最高的3个人 有一个曾打败卢俊义
- 赵云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在正史与演义中有什么
- 大才子徐渭身上有哪些故事?徐渭生平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