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这位在晚清政坛始终屹立不倒的权势人物,堪称“晚清第一贪”。他的身份显赫,或为领班军机大臣,或为内阁总理,世袭罔替的身份无疑彰显了他的地位。他的贪腐行为也为人所诟病,甚至在清亡之后,宗室遗臣对他恨之入骨。溥仪对其评价苛刻,亲选四字谥号,分别为“谬、丑、幽、厉”。尽管在亲贵力争之下,最后赐谥“密”字,意为“追悔前过”,但这一谥号仍凸显了人们对他的。
这位被众人所厌恶的庆亲王,在某些时候却也能收获赞誉。他的政治“忠诚可靠”让人瞩目。在关键时刻,庆亲王总能坚定地选择站在太后一边。比如戊戌政变、义和团事件以及辛丑议和等重大事件中,他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的作用在于无论如何都要把西太后的罪责撇开,并紧跟其后推行新政。他还深谙讨太后欢心之道,将麻将引入皇宫,并派女儿进宫与太后打牌,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
庆亲王虽贪腐成性,但却能始终保持权势地位,这除了他的政治手腕外,还与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密不可分。1908年,庆亲王七十寿辰时,他巧妙地将送礼者按礼物多少分为四级,并记录在册。这一举动不仅让他收获了丰厚的礼物和现金,更巩固了他与各方势力的关系。
庆亲王以贪腐闻名,《清史稿》描述他“细大不捐”,“异常挥霍尚能积蓄巨款”。他的卖官行为不仅在国内人人皆知,更早已名扬海外。时人甚至将庆亲王府邸戏称为“老庆记公司”,专卖官鬻爵。
在这位权势人物的荣辱背后,更重要的是他对圣意的把握。他深知在关键时刻要坚定地站在太后一边,并时刻跟随太后的步伐,从而获得了慈禧的深信。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人人皆知贪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权势地位,甚至在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的过程中成为当红一时的权势人物。这位庆亲王的故事,无疑揭示了晚清政坛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