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走私贩为何获平民百姓狂热拥戴?
汪直,这位徽州歙县柘林人,又名王直、汪五峰,人称五峰船主。在传统史家的叙述中,他是一位十足的大倭寇。历史总是复杂且多面的。
汪直的故事颇具争议。他的家乡,人穷地薄,生计艰难,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先是从事盐商行业,但深感国内法度森严,动辄触禁,而科第只收酸腐之士,遂心生他意。嘉靖十九年(1540),他南下广东下海贸易,目标直指日本。
站在现代的角度,这无疑是国际贸易的先驱;但在明朝的时代背景下,这被视为非法,被冠以奸商倭寇的恶名。明朝立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民间海外贸易被严禁。尽管中日官方之间有所谓的朝贡贸易,但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民间贸易日益兴盛。
汪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嘉靖三十年(1551),他的私人贸易武装成为势力最强的海商集团,拥有庞大的船队和兵力。这期间,他不断向提出开放海禁的要求,期望成为一个合法的商人。朝廷不仅未答应,反而派兵围歼,迫使汪直退至日本。
此后,汪直开始报复明王朝,沿海抢掠,明竟无法抵挡。他的威望在民间大著,人们视他为英雄,争相支持他。与此官方对汪直的评价却是截然相反。
今天的教科书在对待这个问题时,往往轻率地将中日民间私下贸易的海盗称作“倭寇”,似乎只要违背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就是罪无可赦。历史不能假设,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和理解。
汪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和贸易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抗争、关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故事。近年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肯定倭寇的存在和影响,认为他们带来了东南沿海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拓宽了沿海居民的生存空间。对于汪直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和评价。
中国历史
- 明代大走私贩为何获平民百姓狂热拥戴?
- 萧暠:齐高帝萧道成第六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 宋朝时期狄青与欧阳修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
- 刘英媛: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女,是个生性嫉妒之
- 毕应元是怎么挫败宋江吴用阴谋的-侦破钦差遇害
- 汉元帝宠妃冯媛备受宠爱是因为一头熊吗
- 官场不倒翁曹振镛的从政秘诀是什么?主要有哪
- 世子之争曹操看好的人是曹植 司马懿为何选中曹
- 曹植斗不过曹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 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连岳飞都自叹不如的一代名将高宠,他是什么下
-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
- 古代男子随意找借口就能休妻 但有三种情况例外
- 白居易晚年好女色:为求新奇十年内换了三批家
- 福临是哪个皇帝 顺治皇帝福临真的出家了吗
- 清朝有盛转衰的分水岭在哪里-从康熙到嘉庆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