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还能当三十年的皇帝?

历史人物 2025-03-19 07:2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公元234年,蜀汉的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而后不久,邓艾便率军包围了成都城。在此后的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邓艾。那么,为何刘禅还能坐稳皇位长达近三十年之久呢?这其中包含了环境因素和人物因素两个重要方面。在环境方面,诸葛亮去世后,蜀国面临的外部威胁暂时减弱。魏国在考虑是否倾兵伐蜀时,需要面对来自东南的东吴和东北的辽东的潜在威胁。魏国采取了先解决辽东和朝鲜半岛的策略,意图通过占领这两处资源来打破东吴与其的联手。在公元239年,曹叡英年早逝后,魏国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两派斗争激烈,根本无暇顾及攻打蜀国。而此时的蜀国则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得以修生养息。在人物方面,关于刘禅的评判不能仅凭表面印象下定论。刘禅虽不算英明神武、才能出众的君主,但绝对是一个中等水平以上的皇帝。他明白作为一个君主需要知人善用。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事事以丞相马首是瞻。而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其遗愿,重用了蒋琬、费祎等人。甚至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刘禅立即废除了丞相制,将职权分散给蒋琬和费祎等人,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说到近三十年的政权稳固,蒋琬、费祎、董允这个三人组功不可没。他们在诸葛亮去世后坚定地执行了诸葛亮的政策,并在内朝相互协调制约。这三人的表里一心和因循守成的态度对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这三位贤才相继去世后不久,蜀汉政权开始陷入动荡并最终走向灭亡。环境因素和人物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使得刘禅得以坐稳皇位长达近三十年之久。在外部威胁减弱和内部人才的支持下,刘禅得以维持政权的稳定并延续了蜀汉的寿命。然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关键人物的相继离世蜀汉的命运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衰落和灭亡的道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