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明朝首辅张居正,坐带一厨一卫的轿子出行

历史人物 2025-03-19 01:30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中,公车一直是身份的象征。早在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从最初的牛车,到马车,再到轿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坐汽车,威风凛凛,两侧踏板上站着两名手持盒子炮的保镖。

为了遏制公车腐败,历代王朝都会通过颁布《舆服志》来规范官员的公务用车。早在西中元六年,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官车使用最成型、最早的规定得以确立。

在这些规定中,不同官员所驾马匹的数量有所差别,以示身份的差异。车厢两侧用于遮蔽尘土的屏障,也根据官员的级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和规格。平民使用青布车盖,而官职越高,所用车盖的材质和颜色也相应提升。所谓“冠盖云集”,仿佛就是现今官员开会时豪车云集的场景。

尽管各王朝有明确规定,但历史上公车腐败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让宠鹤乘坐高级官员的轩车,结果在北狄攻打卫国时,国人对此表示不满并拒绝参战,最终导致卫懿公兵败被杀。还有一位都御史鄢懋卿,残忍地使用十二位女子抬轿,其奢华程度令人震惊。

明朝的首辅在返乡奔丧时,所乘的轿子之大,需要三十二名轿夫共同抬行。轿内设施豪华,甚至有客卧套间、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两名小僮在轿内侍候。估计其规模比现在十七座的考斯特都要庞大。

在古代,官车完全由官员本人支配。都城广阔,大臣们乘轿上下班,轿夫们轮流抬轿,还有大板车随后以便替换。养一乘轿子的年度开销竟然需要数千两银子,可见其奢华程度之深。

这些历史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古代官员的用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公车腐败现象,并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