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突发公共卫生事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又该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提高其应对能力?本期节目特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进行深入解析。他不仅解答了公众的疑惑,还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此前,由于情况复杂,一场原计划在一天内结束的会议因持续的讨论而延长了一天。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情况委员会将在北京时间1月24日凌晨2点,宣布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一决定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世卫组织在2003年SARS疫情后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旨在通过各国报告危险疫情,保护全球免受传染病侵害。当一国发生疫情时,其他国家可及时做好准备应对。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是指,疫情通过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国际协调的应对措施。其特点是局面严重、突然、不寻常,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跨国影响,并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一旦被宣布,世卫组织会提醒各国加强防控,准备应急措施,如病例隔离等。
宣布疫情是否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考量标准是病毒是否具备持续的人际传播能力。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类似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因缺乏持续人际传播的证据,未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新型冠状病毒是否能持续人传人,正是专家们的争论焦点。
世界卫生组织介绍,一旦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当于向全球发出明显信号,若无大规模行动,疫情将无法控制。这可能促使各国采取重要社会干预措施,如关闭学校、取消大型集会,甚至对特定地区实施旅行禁令等。世卫组织总干事有权向其他国家发布建议,避免它们采取可能导致经济制裁的措施,因为这可能使疫情国家隐瞒真实情况,不利于全球应对。
自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共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近的一次是针对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数据显示,刚果(金)在此轮疫情中病例总数超过2500例,死亡超过1700例。对于宣布这一“标签”,世界卫生组织表现得十分谨慎,因为它可能引发邻国恐慌,导致旅游或贸易关闭,对民众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吴尊友对疫情防控有着深入的见解和建议。他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挑战。全球各国需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