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
唐高宗弘忍大师的时代,是佛教禅宗的一次重大演变时期。当时,弘忍大师门下弟子众多,其中大弟子神秀更是备受推崇,被视为衣钵继承人。
神秀俗姓李,来自陈留尉氏,少年时期便饱读经史,后在唐高祖武德八年于洛阳天宫寺出家。五十岁时,他不远千里,投身至弘忍门下,从事劳役以求法。他的勤奋和天赋得到了弘忍的赏识,被提升为上首弟子。
有一年,弘忍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希望在弟子中寻找衣钵继承人。于是,他召集众僧,要求每人作一偈以展示道行深浅。神秀悟道颇深,他在寺院的廊壁上题下了脍炙人口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语中提到的菩提树,象征着觉醒和觉悟。
慧能听到了神秀的偈语后,作出了另一首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偈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他强调万物皆空,无需抗拒外界诱惑,任何事物都可以从容面对。
弘忍大师虽然表面上对慧能的偈子表示不满,但实际上他看到了慧能的悟性。夜晚时分,弘忍向慧能传授了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并将衣钵传给了他。
慧能得法后隐居了十五年,随后前往曹溪宝林寺,传授无相戒。他的门徒众多,其中包括行思、怀让、神会等人。后来,法海将慧能的言行整理成《六祖坛经》,成为南宗的重要典籍。
与此神秀在弘忍圆寂后创立了北宗,但他的门人并未如南宗那般繁荣。经过神会的弘扬,南宗逐渐成为禅宗正统,独步天下。而北宗则日渐衰落,几代之后便已衰亡。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信仰、智慧和传承的动人篇章。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神秀和慧能两位大师的不同悟性和境界,也看到了佛教禅宗的兴衰变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境界并非表面功夫,而是需要深入内心,从容面对世间万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一尘不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