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咏终身未婚之谜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2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陶斯咏终身未婚之谜,也是一个谜。她的丈夫是谁?她的儿子又是谁?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陶斯咏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生育育。在她去世后,她的遗体被安葬在美国,墓碑上刻着“陶斯咏”三个字。这个名字,是她的母亲给她起的。她的母亲叫陶斯咏,是一个普通的的美国人,她和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约翰,二儿子叫艾伦。陶斯咏在生活中非常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也不喜欢打扮自己。

李一纯

大家好,我是兰台。

兰台一直认为“为爱情不顾一切”和“渣”最大的区别是追逐爱情的人,无论男女,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感情,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他们可以不顾一切的去爱,而当爱情不再之后,他们也会立刻离开。

而“渣男女”则不同,他们只是在口头上标榜自己“为了爱”,骨子里正如电视剧《潜伏》里谢若林所说的那样“心里全是生意”,他们周旋在不同男女之间,其实只是在计算这些男女的“商业价值”,值得不值得他们“投资”。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民国时期的“奇女子”,也是近代女权运动的先驱。她是一位勇敢追爱的女性,兰台虽然对她的许多选择不太认同,兰台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爱情。

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01、

李一纯,原名李崇英,189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叫李崇德、李崇善。

因为出身书香门第,李一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她少女时代,她就读于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今天的网友可能不太了解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这所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先锋女性摇篮”的学校,鼓励学生立志追求妇女解放,主张信仰自由,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成为了大批女性革命者的启蒙园地。

向警予、蔡畅、陶斯咏、丁玲、劳君展、曹孟君等近代著名女性都是周南女子中学毕业,

从周南出来的女生,不拘于传统中国女性的内敛、文雅,她们更加的聪慧、独立、果敢、刚烈。

不管是“周南三杰” 向警予、蔡畅、陶斯咏还是丁玲、李一纯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她们身上深深的周南烙印。

在周南中学读书的日子里,李一纯结识了自己同窗好友杨开慧,很快杨开慧就把自己大哥杨开智介绍给了李一纯。

杨开智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英国阿伯丁大学哲学系高材生,当时也正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职务。

杨开智与李一纯两家门当户对,再加上两人互有好感,李一纯最终选择嫁给了杨开智。换言之,李一纯是杨开慧夫妇的嫂子。

1920年10月,杨开智与李一纯的女儿杨展出生。

1921年杨开智考取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一家人离开湖南到北京生活。

杨开智与第二任夫人李崇德

02、

1921年底,李立三因为在旅法期间宣传革命知识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回国后李立三依然为革命事业到处奔波,正好到北京公干,为节约革命经费,李立三选择住在自己同乡好友杨开智家里。

李立三见多识广,还曾经留学法国,不但谈吐不凡,而且语言上更是学到了法国人的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李立三言谈之间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深深吸引着李一纯;而李立三也因为李一纯的细心照顾,再加之李一纯对李立三越来越仰慕,两人间逐渐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

之后,李立三要动身回湖南从事革命工作,正好对北京气候不太习惯的李一纯也准备回湖南,忙于学业的杨开智就让李一纯与李立三一块回湖南,便于路上有照应。

而在同行期间,李一纯与李立三终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既然心动了,身具“刚烈、果断”周南烙印的李一纯毫不拖泥带水,她一面选择直接跟着李立三到安源,协助李立三革命工作;一面给丈夫杨开智写信,坦白了自己和李立三的感情,恳请杨立志原谅,并提议离婚。

杨开智接到信,虽然万分不舍,还是尊重了李一纯的选择,与李一纯和平离婚。

李一纯处于内疚,把自己待字闺中的妹妹李崇德介绍给了自己前夫杨开智;李一纯觉得自己妹妹和杨开智都属于渴望平淡生活的普通人,两人在一起会很幸福。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杨开智与李崇德结婚后,两人白头偕老。

从后来人的立场看,李一纯其实是天生渴望冒险并且极具革命精神的进步女性,而杨开智虽然是杨开慧烈士的亲大哥,他本人老实本分,是一个普通人,两人确实是气质不符,这也是为什么李一纯很快被李立三家国情怀吸引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智先后担任了湖南省茶业公司副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处副处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副部级)等职务。他也是、毛岸青的亲舅舅。

李立三

03、

1923年,在李一纯与杨开智离婚一年多后,李一纯与李立三结为夫妇,两人婚后也很幸福,李一纯为李立三生下了儿子李人俊,后来李人俊成为新中国著名的冶金专家。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李一纯也和丈夫李立三一样,投身革命运动;她先后在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武汉农讲所担任教员。

1925年,在时任妇女部部长的周南女校校友向警予的介绍下,李一纯加入了。

1925年,李立三被组织上派往苏联公干,李一纯也随同一块去;同行的还有蔡和森与向警予夫妇。

此时,蔡和森与向警予因为彼此性格问题,正在闹婚变,组织上为了能让两口子能再续前缘,才让两人和李立三夫妇一块去苏联,希望长途旅行可以修补婚姻的裂痕。

没想到这次长途旅行反而让蔡和森与向警予彻底清楚两人的性格差异过大,不适合再做夫妻。

看到体弱不堪又饱受情感折磨之苦的蔡和森,李立三不由动了恻隐之心,让妻子李一纯多照顾蔡和森,多安慰安慰蔡和森。

在婚变中显得痛苦又有几分深邃,又显得那么茫然和无助的蔡和森极大地激发了李一纯的母性,让李一纯不由自主的用自己的爱去呵护这个被婚姻伤透心的男子;而饱受感情折磨的蔡和森也从李一纯这里得到了缺失许久的关心与热情。

就这样,李一纯再一次恋爱了。

前面说过多次,李一纯是追爱,不是渣,敢爱敢恨的李一纯果断向李立三提出离婚。

有许多人认为李一纯选择蔡和森,是因为蔡和森职务更高;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当时李立三的职务比蔡和森高许多,如果李一纯是为了“向上爬”,她就不应该选择和李立三离婚。

李一纯与李立三离婚后,把自己另一个妹妹李崇善介绍给了李立三。

1926年,李立三与李崇善在上海结婚,年底,李一纯与蔡和森在莫斯科正式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李立三除了继续主持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工作之外,后历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工业工作部副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

蔡和森与第一任妻子向警予

04、

李一纯嫁给蔡和森后,先后为蔡和森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成为了新中国著名的脑神经内科专家;儿子蔡霖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高校系统工作。

李一纯与蔡和森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只可惜在动荡的时代,幸福永远是短暂的,痛苦才是主旋律。

1931年,蔡和森英勇就义,留下了孤独的李一纯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一年,李一纯不过32岁。

当时肆虐,李一纯一方面要照顾两个孩子,一方面还要从事革命工作;有的时候为了安全,一天就搬好几次家,这种情况下李一纯完全没有办法继续照顾两个孩子,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李一纯只好把才出生6个月的儿子送给其他同志抚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养父母才带着蔡霖到北京“认祖归宗”。

1933年6月,李一纯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备受折磨,尽管她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没有泄露任何秘密,在监狱的这四年,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使得她在抗日战争以及时期长期卧病修养。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也是第四届、第五届常委会副委员长蔡畅的亲哥哥。

李一纯小女儿李吉提

04、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了大批被关押的革命者;李一纯也在这一年被释放;同年,李一纯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只不过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李一纯因为四年的监狱生涯,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没能担任什么重要职务,只是在在延安鲁迅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工作,为那些长征过来的同志和边区的工农干部补习文化。

唯一值得李一纯欣慰的是她的大女儿杨展于1938年8月到达延安,在2年时间里,李一纯也许一直和大女儿杨展在一起。

在延安时期,李一纯生下了女儿李吉提,后来李吉提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目前还不清楚李一纯第四任丈夫的详细情况,有一点可以肯定,李一纯的第四任丈夫应该是在1946年之前要么牺牲,要么和李一纯离婚了。

因为1946年的时候有战友想要撮合李一纯与李立三复婚,当时李一纯妹妹李崇善已经牺牲多年,而李立三的俄罗斯妻子基什金娜当时还远在莫斯科;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李立三与李一纯没能复婚,由此可以肯定,至少在1946年,李一纯已经是单身状态;只是目前还没有资料证实李一纯的第四任丈夫是牺牲了还是离婚了。

05、

新中国成立后,李一纯先后在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北京中直机关等单位工作;1984年,李一纯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END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