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做官后期为什么变得圆滑世故

社会奇闻 2025-04-14 07:58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墉的仕途生涯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乾隆四十八年,他升任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那时的他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肩负重任,才华横溢。兼理国子监事务的他,政绩卓著,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墉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乾隆五十一年,他在玉牒馆任职副总裁后,逐渐出现失误,官声不再如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责备。皇帝责备的背后,隐藏着对他期望的失落和对其工作态度的失望。

乾隆五十二年春,刘墉因泄露与皇帝的谈话内容而受到申斥,被免去协办大学士之职。而后在祭拜文庙的仪式上,因未按规定行礼,再次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一连串的失误和疏忽,让刘墉的仕途之路开始变得坎坷。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国子监发生贿赂案,刘墉受到弹劾并受到处分。随后的几年里,他的仕途生涯不断出现波折。尽管他曾任吏部尚书,但更多的是被指责和责备。

嘉庆二年,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此时的他在乾隆皇帝眼中已是一个做事懒散、不肯尽心尽力的人。尽管他曾因黄河决口提出治理建议而被采纳,但之前的失误和疏忽已经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

刘墉在官场的后期表现出一种圆滑世故的态度。这种态度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看透了那些平庸却得宠的官员更受皇帝喜欢的事实后,他选择了表现得糊涂一些以求自保。但这种思想在我们看来是不可取的。一个真正的官员应该坚守原则,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做一个“老好人”。

刘墉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波折和挫折。从一个耀眼的明星到不断犯错、遭受责备的官员,他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而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圆滑世故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考。更多关于刘墉的故事和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和。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相关频道!

上一篇:呼兰大侠迷案,呼兰大侠真实人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