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误读:拿破仑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言
在中国,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睡狮论”。深入其起源时,许多西方学者在查阅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后,却提出了疑问:无论是法文还是其他语言的资料,都没有明确记载拿破仑曾提出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最初源于西方话语中的“唤醒东方论”。在清末时期,外交家们开始借用这个观点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而后,梁启超在1899年的《动物谈》寓言中,首次将睡狮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尽管曾纪泽从未明确将中国比作睡狮,但梁启超多次提及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暗示“睡狮论”与曾纪泽有关。梁启超的文风生动大气,情感丰富,对清末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曾纪泽的论文虽在报纸上刊登过,但并未收入其全集,因此很少有人能读到原文。
“睡狮论”的传播始于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因此在日本留学生中广为流传。到了1900年以后,睡狮形象被赋予了唤醒国民、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频繁出现在各种新兴的报章杂志,尤其是具有革命倾向的留学生杂志中。庚子事变后,新兴知识分子的启蒙欲望愈发强烈,将睡狮作为国旗、国歌的形象,成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
关于拿破仑与睡狮寓言的结合时间难以确定。但在20世纪初,美国留学生已经开始将“睡狮论”与拿破仑联系起来。胡适曾在1915年提到:“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这一说法在当时颇为流行。在国内,这一说法似乎并不太流行。直到1920年代,“睡狮论”的代言人包括拿破仑、德国人等。这些不同的代言人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关系。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新生代传播兴趣的转变,“睡狮论”在民族存亡之际获得了广泛传播。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拿破仑成为这一观点的惟一代言人。这一观点所蕴含的不仅是寓言意义,更是对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激励。
中国历史
- 历史误读:拿破仑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言
- 一块木头引发的血案!和珅被杀竟然与它有关!
- 三国将领周鲂是什么人?用一缕头发打败曹魏的
- 刘备率大军讨伐东吴,最后为何输那么惨?
- 萧皇后嫁给过六个皇帝经历了南朝 隋 唐多个朝代
- 朱温篡位建立后梁 朱温是如何篡位的
- 曹操手下的将士那么多 司马懿夺权的时候为何没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首辅张居正乡试落榜了
- 朱瞻基从小身体就很好 朱瞻基为什么还会英年早
- 慈禧饮食有讲究:一顿竟然150道菜分类摆放
- 真正的还珠格格 死后棺材竟抬不动
- 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废掉丞相制度了 明朝为何还有
- 齐宣王的王后是谁 齐宣王与钟无艳的故事
- 文聘跟赵云是什么关系?一生无败绩却鲜有人知
- 苏东坡轶事:文章中多次应用现代的流行语&
- 诸葛亮在五丈原坐的小车究竟拿什么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