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檄文:看骆宾王如何痛骂武则天

历史人物 2025-04-03 01:37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骆宾王,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除了广为人知的《咏鹅》外,他还创作了一篇号称千古第一的檄文,令人瞩目。

在我国古代,每逢大的战争爆发,常伴随着一篇檄文的问世。这些檄文不仅用以表明战争的正义性,更用以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除了刚登基的中宗,自己临朝称制。这一举动让一些大臣看出她的称帝野心。英国公徐世绩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率先举起反武的大旗。骆宾王,这位对武则天早已不满的文人,立即投身徐敬业的大军。

他发挥惊人的才华,写下了这篇震撼人心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将武则天的种种罪行揭露无遗,极尽煽动之能事。从她的不忠不义,到她的残忍暴行,再到她的谋朝篡位,骆宾王用犀利的文字将武则天骂得。

这篇檄文的立论严正,气势迫人。骆宾王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历数她的罪恶,为兴兵讨武铺垫了充足的理由。文中还展现了徐敬业举义的正义性和兵威的强盛,以及必将胜利的无疑趋势。骆宾王以深厚的情感和激昂的语气,激发人们的新君之危和故君之思。他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为口号,极具煽动性和震慑力,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名句。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读此文时,还嬉笑自若。但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作者是谁,并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尽管骆宾王的檄文震撼人心,声势浩大的讨伐却如流星般短暂。徐敬业起兵不到一个月就被镇压,骆宾王的下落也变得扑朔迷离。历史的戏剧性在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也许会逐渐远去,但骆宾王的这篇檄文却千古传诵,成为后人赞誉的佳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