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地最另类的3个防盗手段:最后一个很恶毒
关于墓葬与防盗的千年话题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国家越强大,家族越富裕,葬礼的奢华程度及其陪葬品的丰富度也就越高。而这也催生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盗墓。
一提起盗墓,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帝王墓。那些权贵之墓,因其危险性相对较小且陪葬品丰富,往往成为盗墓者的首选目标。那么,为了保卫墓中的宝藏,古代墓地的主人或守护者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今天,就让我为大家揭晓其中三种最为独特的防盗手段。
第一种,通过“告示”博取同情。这种策略主要在墓地外立碑,明示外界此处不宜挖掘。以西汉第六代楚王为例,他在墓道入口处立牌匾,虚伪地请求后世贤大夫不要打扰他的长眠。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他的墓在百年后依然难逃被“洗劫”的命运。
第二种,立墓碑告知盗墓者“谢绝再临”。这种策略利用人的心理,试图通过告知墓地已被盗过,让后来的盗墓者产生道德或利益的考量而放弃挖掘。这种手段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盗墓贼来说,显然只是小儿科。比如洛阳的一户富贵之家,尽管在祖坟旁立碑提醒“此坟已被掘九次”,但祖坟依然时常遭到盗掘。
第三种,直接在墓碑上留言咒骂盗墓者。相比于前两种策略,这种手段更为直接。墓地主人直接在墓碑上刻下咒骂的语言,警告盗墓者不得侵犯。其中,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墓碑便有这样的文字:“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面对墓中的财富诱惑,这些诅咒是否真的有效?恐怕只有那些敢于挑战的人才能给出答案。
无论墓地主人采取何种防盗措施,只要墓中有吸引人的财富,便总会有人铤而走险。毕竟,在这个充满利益诱惑的世界里,有些人为了财富,哪怕是面对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
中国历史
- 古代墓地最另类的3个防盗手段:最后一个很恶毒
- 到底是谁建议曹丕不拘常礼即刻登基的?
- 清朝皇子念书堪比高考:一日苦读十小时
- 戚继光为什么那么害怕老婆-原因是什么
- 古代的太监竟然也有女人 并且为了女人各出狠招
- 曹操大战蛟龙?和正史的说法一致吗
- 古代妓院秘事:名妓陈圆圆包夜一晚需要多少钱
- 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死后为什么没有和
- 武则天男宠之死 为何都不得善终?
- 萧皇后历经六个帝王,为何李世民还要接她回家
- 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的灵感从哪儿来的?
- 水浒传背后的故事:后四十回竟然是施耐庵写的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占据优势 最终为什么是董卓
-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哪
- 慈禧年间的大太监李连英是位什么样的人物?
- 曹魏重臣钟繇,他在书法方面有什么成就?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