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徴的玄孙卖了祖宅 有人要花钱帮着赎回
镜子,既是映照衣冠的实用之物,也是洞察历史的独特视角。唐太宗曾言:“以铜镜可以端正衣冠,以古史为镜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为镜可以看清得失。”他以此自省,以防过错。当魏徵离世,他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这背后蕴含着唐初名臣魏徵与唐太宗之间的深厚情感。
魏徵的历程宛如一部传奇。他曾追随瓦岗李密,又参与皇位争夺。在李密和李建成麾下,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的空间。幸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慧眼识才,让魏徵的刚正秉性与政治主张得以施展。他们之间的君臣佳话,传颂至今。
魏徵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臣,也引发了后续的一些波折。尽管暂且不提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徵的家族逐渐衰落。到了他的玄孙魏稠时,家境已十分贫寒。
为了生活,魏稠不得不考虑出售祖宅。名臣的后代沦落到此等地步,确实令人唏嘘不已。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挺身而出。他向朝廷提出,愿意用自己的私财替魏稠赎回家产。
在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如同地方诸侯,权势滔天。李师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兼任要职,声威赫赫。他提出为魏稠赎回家产的行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好意。但他公开向朝廷请示,也不免让人怀疑其中有作秀的嫌疑。
当时朝廷有意批准这个请求,并准备起草诏书。白居易对唐宪宗进言:“事关激励人心,应出之朝廷。师道何人,敢掠此美!”他认为,激励士人的事情应该由朝廷出面,不能让一个节度使专美。
唐宪宗认为白居易言之有理,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朝廷出钱帮助魏徵的玄孙魏稠赎回了祖产。李师道的初衷不论如何,他的举动至少为魏家后人带来了一线希望。世事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做好事的人不一定全是圣人,办坏事的人也不一定全是魔鬼。真是无法简单地以一言定之。
中国历史
- 魏徴的玄孙卖了祖宅 有人要花钱帮着赎回
- 秦孝文王做了三天皇帝就死了 历史上的秦孝文王
- 女儿是千古贤后,儿子是开国功臣,长孙晟有多
- 年羹尧死后,对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 古代太监是白领阶级,过年领完年终奖还吃肉!
-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实能力怎么样?与关羽和魏延
- 太监当着皇帝的面杀皇后,皇帝却无动于衷?
- 沆瀣一气是什么-崔瀣是什么人?
- 多尔衮颁布剃发令:竟然要留发就不能留头
- 仁宪皇太后是什么人?14岁就被册封为皇后,57岁
- 南宋冤杀了岳飞又靠什么苟延残喘了137年?
- 乾隆为什么要赐令妃一把剪刀?原因是什么
- 16岁就被先皇钦点为皇后 不足一月便被废掉-
- 孙权把关羽俘虏杀了之后,为什么又要献给曹操
- 燕铁木儿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他为什么敢那么嚣
- 女皇武则天陵墓前的61尊无头番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