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位琅邪阳都的杰出人物,早年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跟随叔叔诸葛玄生活。诸葛玄与刘表是好友,于是带着诸葛亮一同投奔他。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带着弟弟隐居南阳,过起了耕田种地的生活。
这位传奇人物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尽管他常常自比于古代贤士,被人们戏称为“吹牛大王”,但只有他那些知心的朋友才真正看好他的潜力。
诸葛亮读书有个特点,他善于抓住大意,不刻意钻研细节。他每天早晨和黄昏都会抽出时间,放声朗诵,似乎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面对别人的询问,他总是微笑着不答,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风范。
当时,刘备被天下英雄收拾得如丧家犬,也投奔刘表。听闻南阳有个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于是亲自前去拜访。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指出曹操的崛起不可复制,我们暂时无法与之抗衡。他建议刘备先稳固自身势力,待时机成熟,再从荆州和益州两面夹攻曹操,如此汉室可兴。可惜,世事难料,隆中对设想的宏图最终成为梦幻泡影。
与此也有赵匡胤一顾茅庐的典故。赵匡胤建立国家后,常常微服私访功臣之家。有一天,天降大雪,宰相赵普以为赵匡胤不会在这恶劣天气来访,于是回家换了便服看书。谁知赵匡胤冒雪来访,三人围坐在地毯上,一边吃着烤肉一边喝着酒,赵匡胤向赵普询问先北伐还是南征。赵普建议南征,赵匡胤欣然接受。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广为人知,而赵匡胤雪夜访赵普却鲜为人知。其实,赵匡胤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因为刘备当时一无所有,而诸葛亮已是当地有名的卧龙先生,所以刘备三请诸葛亮其实是人才招募。而赵匡胤冒雪访赵普,咨询国事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两位君主的故事都展现了对于贤才的渴求和敬重,但方式各有不同,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