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原因是什

历史人物 2025-04-01 01:0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你是否了解过赵高这一历史人物呢?他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神秘。接下来,让我为你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

赵高,这个在秦王朝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长久以来被误解为是阉人,即太监。但真相是否如此呢?一切的源头,都与一个关键字有关——“宦”。

我们来看看为何会有赵高是太监的说法。这一说法的直接来源是《史记》。据记载,赵高是赵国王族的远亲,其兄弟数人皆生于“隐宫”,其母因违法被罚。而当他犯下大罪时,秦王依法惩处,因他精通法律,判其死刑,剥夺了他的宦籍。

那么,“隐宫”和“宦籍”又是什么意思呢?“隐宫”其实应为“隐官”,意味着将违法之人的官职削除,收入宫室内服劳役。而关于“宦籍”,如果按照后世的理解,似乎与太监的户籍、资格有关。但实际上,“宦”字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官,例如做官、官宦。《说文》中便说“宦,仕也”。

进一步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宫刑宦官”的出现是在汉光武帝之后。在此之前的宦官并非阉人,而是指有学问的人。先秦时,学习做官的学问被称为“宦学”。赵高便是一个精通法律的“宦学”者,他因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秦王的赏识,举为中车府令,教他公子胡亥判案断狱的学问。

还要说明的是,“太监”一词在秦朝并未出现。这一词汇是明朝时才开始使用的。那时,皇宫设有十二监,每监的掌印阉官被称为太监。“太”字在这里表示老大、第一的意思。

关于赵高是太监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赵高并非阉人,而是一个有学问、精通法律的人。他的生涯充满了波折与转折,最终成为了秦王朝的最大颠覆者。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使得他的故事至今仍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