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的隐性腐败:签名就让亲戚谋得一官半

历史人物 2025-04-01 01:03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唐史中记载了一则引人深思的故事。宰相元载,在诛杀宦官鱼朝恩后,深受皇上的信赖。一日,他的一个宣州来的亲戚,怀揣着期望,希望元载能为他谋个一官半职。元载认为此人能力不足以胜任官职,欲打发其回宣州。但出于人情考虑,元载决定写一封推荐信,让其带回宣州寻求地方官员的关照。

这位亲戚在半路打开了信件,发现除了元载的签名外,信上并无他言。误以为被元载戏耍,他愤怒地破口大骂,并将此事回乡广传。当地官员听闻此事,对信件进行核实后,确认是元载的笔迹,于是立即行动,不仅送来百两白银、百匹绢帛,还为他安排了衙门里的差事,并在之后的多年中持续关照。这位亲戚因缺乏文化,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地方官员仅因一张签名的白纸便如此善待。

《庶斋老学丛谈》中也有一则类似的故事。北宋御史赵清献,因清廉正直被誉为“铁面御史”,但他也曾以权谋私。曾给乡里大户陈某之子做家庭教师的赵清献,因陈某的慷慨赠资,得以赴京应试。

数年后,陈某之子因人命案被判秋后处决。有人建议陈某找已居高官的赵清献求助。赵清献虽让陈某暂居书院,但未明确答应帮忙。陈某见赵清献无意相助,遂告辞回家。赵清献暗中派人到狱中照料陈某之子。掌管此案的官吏得知二人关系后,从轻发落。两个月后,赵清献告知陈某其子已被赦免,两年后将获释。

元载与赵清献都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让下属为自己办事,手法隐蔽,既达目的又让人无法抓其把柄。这种隐形腐败实则更为可怕。可见,即使是腐败分子,也需要讲究策略与技巧,腐败也是一种技术活。他们以高深的手腕,在公与私之间游走,这种隐形的权力滥用,对社会危害极大,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