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为贫下中农
从古至今,对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总有一些误解和猜测。许多人以为,一旦辞官,就意味着步入贫下中农的境地,生活质量急剧下滑,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梁超也声称自己不过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常常挣扎在温饱的边缘。
陶渊明的经历似乎为我们揭示了另一种可能。他的祖辈已经历了三世的仕宦生涯,是浔阳地区的名门望族。陶渊明虽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家庭,但他依然拥有一定的家产田业,官宦门庭的背景不容忽视。
归田后的陶渊明,他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凄凉。他的居地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他拥有超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资产。归田初期,他饮酒赋诗,琴书自娱,过着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
虽然50岁以后,他遭遇了自然灾害和战祸的困扰,境遇不如以前,但他仍然保持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耕种、读书、写作,并非一位赤贫的农民。陶渊明的晚年生活虽然有所变化,但他仍有农业收入、教授生徒的酬资和显贵的馈赠等来源。而且,他常常受到故人的邀请和新知的相识,参加的饭局也不少,得到的资助也很多。
陶渊明的确描绘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有许多感叹“贫”、“苦”、“寒”的诗句。但这只是相对于他的祖辈和以前的自己而言。与真正的贫农相比,他的生活仍然是小康的。他的“穷”,只是相对于那些门阀世族的巨富而言。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生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悲惨。他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生活品质和文人气息,通过耕种、读书、写作和社交活动等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辞官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
中国历史
-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为贫下中农
- 关羽兵败距离马超不到20里地 马超为什么不前来
- 年贵妃与和珅是什么关系 和珅是年贵妃转世?
- 瓜尔佳氏是什么来历?不仅身份高贵,还嫁傅恒
- 曹操麾下的五虎大将:张辽为何能够后来居上
- 古人吃小葱拌豆腐 为何就能表示为人一清二白?
-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
- 宋朝同时被三大名妓包养的男人是
- 溥仪身为皇帝为什么不能生育 溥仪生前都经历了
- 太平天国中女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古代皇帝们的忌讳 武则天居然会怕猫
- 刘畅:汉明帝刘庄第七子,为人聪明骄纵,不守
- 古人为什么会喜欢在门上贴门神-门神有何意义
- 北宋哲人邵雍最有哲理的词,读来感悟许多
-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史记中地位并不高?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