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言官为何这么猖狂-心情不好就直接骂皇帝
在封建王朝时代,皇权至上,连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讳,对皇帝的辱骂更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总有一些例外。在宋朝,清廉和能公正办案的官员数量尤为可观,如开封府和大宋提刑官等。
据《避暑漫抄》记载,在公元962年,也就是建隆三年,宋朝的誓约明确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和言官,否则必将遭受天谴。这一誓约自宋太祖起便代代相传,成为帝王们必须遵守的法则。
就在北朝嘉祐六年,一位年仅二十三岁的进士参加了制科考试。他在策论中毫不畏惧地批评了宋仁宗的私生活,指出皇帝近来宫中贵妃众多,沉迷于歌舞饮酒,失去了节制。尽管这些指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属实,但宋仁宗并未因此降罪于这位年轻的进士,反而授予他官职,并称赞他是一位敢言之士。
到了宋光宗时期,因天降异象,皇帝下诏求言。一位名叫俞古的太学生上书严厉批评皇帝宴游无度,声乐不断。尽管光宗愤怒不已,但众臣坚决维护言事无罪的原则,最终对俞古的处罚被改为送到秀州学校继续读书。这一事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先例,后来的士大夫们纷纷援引来证明言者无罪,以对抗压制言论的权势。
宋理宗在位时,也曾因祭祀中的雷雨而下诏求言。一位漳州通判王迈应诏直言皇考之过,被贬到吉州。还有一位士大夫王伯大,在进对时当面痛责皇帝,情绪激烈,言辞犀利。宋理宗却不能治他的罪,只能承认他的指责。宋朝的士大夫们骂皇帝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情绪一上来就像是要动手打孩子一样激动,而其他朝代的直言进谏往往伴随着杀头的危险。
可以说,宋朝的言官和士大夫们享有相对较大的言论自由,他们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钦佩。他们不怕冒犯皇权,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的过失。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是宋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历史
- 宋朝言官为何这么猖狂-心情不好就直接骂皇帝
- 古代的太监身上为什么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 吕布诛杀董卓 其实与貂婵毫无瓜葛
- 清朝道光年间火柴竟是奢侈品被进贡给皇帝
- 为什么慈禧临死前一定要拉着光绪垫背?
- 高湝:神武帝高欢最长寿的儿子,他死后北齐也
- 乾隆的嫡子永璂为什么没能继承皇位呢?
- 百里奚: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他有着怎样的人
- 趣味历史:古罗马人牙齿好就是因为他们不吃糖
- 真相武松打虎原型原来只是一条大黄狗?
- 潘皇后: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容貌美丽但性情妒
- 蜀汉五虎将手下的副将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
- 活宝皇帝陈叔宝:亡国后竟跟敌国皇帝说要官做
- 蜀汉四相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剩下的三个人是谁
- 西周第三位君主:周康王姬钊生平简介
- 顺治皇帝24岁就英年早逝了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