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言官为何这么猖狂-心情不好就直接骂皇帝

历史人物 2025-03-30 15:5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封建王朝时代,皇权至上,连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讳,对皇帝的辱骂更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总有一些例外。在宋朝,清廉和能公正办案的官员数量尤为可观,如开封府和大宋提刑官等。

据《避暑漫抄》记载,在公元962年,也就是建隆三年,宋朝的誓约明确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和言官,否则必将遭受天谴。这一誓约自宋太祖起便代代相传,成为帝王们必须遵守的法则。

就在北朝嘉祐六年,一位年仅二十三岁的进士参加了制科考试。他在策论中毫不畏惧地批评了宋仁宗的私生活,指出皇帝近来宫中贵妃众多,沉迷于歌舞饮酒,失去了节制。尽管这些指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属实,但宋仁宗并未因此降罪于这位年轻的进士,反而授予他官职,并称赞他是一位敢言之士。

到了宋光宗时期,因天降异象,皇帝下诏求言。一位名叫俞古的太学生上书严厉批评皇帝宴游无度,声乐不断。尽管光宗愤怒不已,但众臣坚决维护言事无罪的原则,最终对俞古的处罚被改为送到秀州学校继续读书。这一事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先例,后来的士大夫们纷纷援引来证明言者无罪,以对抗压制言论的权势。

宋理宗在位时,也曾因祭祀中的雷雨而下诏求言。一位漳州通判王迈应诏直言皇考之过,被贬到吉州。还有一位士大夫王伯大,在进对时当面痛责皇帝,情绪激烈,言辞犀利。宋理宗却不能治他的罪,只能承认他的指责。宋朝的士大夫们骂皇帝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情绪一上来就像是要动手打孩子一样激动,而其他朝代的直言进谏往往伴随着杀头的危险。

可以说,宋朝的言官和士大夫们享有相对较大的言论自由,他们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钦佩。他们不怕冒犯皇权,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的过失。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是宋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