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宋朝苏轼、苏辙兄弟

历史人物 2025-03-21 04:23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月色如水,时光如梭。在人生的中流阶段,苏轼遭遇了新政变法的冲击,被排挤出了繁华的东京开封,赴任杭州。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怨天尤人。苏轼便是如此,他在杭州致力于治理西湖水患,兴办福利事业,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三年的任期结束后,东京开封依旧政争激烈,新党旧政如冰火两重天。而苏轼自请流放,唯一的条件是希望能被派往离弟弟苏辙近的地方。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彼此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苏辙沉稳内敛,宛如守护哥哥的使者。他们虽性格迥异,却互相成就,互相扶持。苏轼的豪放洒脱与苏辙的内敛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苏轼身处何地,苏辙始终如一地支持他、鼓励他。兄弟间的书信交流更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苏轼被委派到密州担任行政长官时,苏辙在济南,两人相隔不远。密州当时是个烂摊子,盗贼遍地,诉讼不断。苏轼凭借自己的政治才华和仁政理念,励精图治,一年时间就让密州重新焕发生机。这种成就感让苏轼如此快乐,甚至白发反黑,更加凸显了他的丰神俊雅。

苏轼热爱生活,信心满满。他与同事们出城打猎,与民同乐。他开始怀旧,思念早逝的发妻王弗,思念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皓月银辉之下,他醉了,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之词。这首词成为苏轼送给苏辙的中秋礼物,永远被思念置顶。

岁月如梭,奇景如梦。在中年的人生阶段,能够互相扶持、彼此把握的是亲情。苏轼和苏辙这对兄弟在中年时期彼此扶持、共同进步。公元1101年,苏轼离世后十年,苏辙追随哥哥而去,按照哥哥的遗愿葬在他身边。这对兄弟在月色的见证下,永远相守,永不分离。他们的故事和诗词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一篇:卢俊义在宋江死后,会成为梁山首领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