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如何对待农民
历史人物 2025-03-21 01:5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介绍朱元璋的军粮之道:如何做到百姓一粒米不耗?
朱元璋,这位从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的英雄,对于民间的艰辛有着深刻的理解。夺取天下后,他面临的百万精兵如何供养的问题,却从未让百姓承受一粒米的负担。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在起义初期,朱元璋的军队底子薄、人数少,面对强大的敌人,军粮短缺是常态。朱元璋的智谋不仅仅体现在战争的胜利上,更体现在如何解决军粮问题上。初期,他的军队采取的是纵兵掠夺的方式,但这种办法随着队伍的壮大和精英人士的加入逐渐减少。
随着1364年吴政权的建立,朱元璋开始注重军事与经济的并行发展。他改革税收,实行屯田,逐步规范军队行为,约束了抢夺百姓粮食的现象。为了稳固胜利果实,儒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被朱元璋采纳。他通过建立“营田司”进行军屯改革,力求军粮自给自足。
为了保障军需供给,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吴政权的补给外,其他军队通过“增租”等方式让百姓贡献粮食。他也笼络人心,对投降的百姓宽宏大量,不掠其财物。到了明朝初期,军屯管理成为主导,通过统一管理和多头协调的方式,全国的军储仓、屯田仓多达22个,保障了军需粮食的供应。
朱元璋对屯田的大力支持,使得军粮补给得到了保证,且不会过多侵扰百姓生活。他自豪地表示:“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也。”他的这种智慧与决策,既体现了对百姓的关爱,也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谋略与胆识。
朱元璋通过改革税收、实行屯田、规范军队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巧妙地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确保了百万精兵的供养,同时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他的智慧和决策,为明朝的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曹魏猛将最后投降了蜀汉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历史
-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如何对待农民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曹魏猛将最后投降了蜀汉
- 为何吃遍山珍海味的慈禧竟连一口牛肉都没吃过
- 汉朝最伟大的女人不是卫子夫 而是这个女仆人
- 走进皇子们的日常 清代皇子的童年生活
- 卢象升死后天下为之震动” 卢象升到底
- 傅昭仪的一生是怎样的?她最后为何会被挖坟掘
- 让三个皇帝魂牵梦萦追逐的花蕊夫人究竟多美
- 多尔博:多尔衮的养子,年仅三十岁就去世
- 在曹魏政权中死后谥号为忠侯的是哪些人?
- 明明指向北方 为什么要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
- 钮祜禄氏去世12年之后为什么才被追封为皇后?真
- 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诗仙李白
- 她抛夫弃子 二婚”后:竟然还爬上了皇
- 赵奢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 耶稣墓首被打开:第一批进入者竟均带神秘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