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时出现牛拉动印刷机 人们感到新奇纷纷参

历史人物 2025-03-20 20:00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清朝的清二十三年,即1843年,上海的麦家圈一带,如今称为山东路的地区,响起了中国早期出版机构“墨海书馆”的印刷之声。据当时的文人王韬的记载,印刷机的车轴旋转如飞,效率惊人,一日之内竟可印刷数千份。这惊人的旋转之力,竟是由一头牛来拉曳的。

随着五口通商的到来,英国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带着两名教士进入上海。其中之一的麦都思,不仅致力于编辑英汉字典、英文文法,更把《圣经》译为中文。并于1843年创建了“墨海书馆”,出版西方书籍,宣传西学。这家出版机构不仅备有中英文铅字,还刻有大小中文铅字两种,大的如同今天的二号字,小的则相当于字。这无疑是当时中国最早的铅印出版机构之一。

王韬,这位中国人,后来加入了“墨海书馆”的编辑工作,长达十多年。他第一次见识印刷机时,被其新颖的设计所吸引。他描述道:“车床以牛曳之”,也就是说,印刷机用牛来驱动。铜轮大小有八九个,书版被放置在车床平面上,通过机器推动进行印刷……牛皮条从墙缝中拉出,使得在安置车辆的地方看不到牛的身影。西方人的这些巧妙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印刷机置于屋内,经过一系列铜齿轮的转换,最终连接到通往屋外的动力轴上,动力轴由牛拉动旋转,从而驱动印刷机“旋转如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以牛为动力的印刷机肯定十分新奇。于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们仍不满足,于是有文人作出“竹枝词”咏叹这一奇景:

车翻墨海转轮圆,一套清代的活字印刷字模在眼前展现。百种奇书在世间流传,忙碌的老牛可能还不明白,它耕的不是田间的禾陇,而是书田。这美妙的场景描绘出古代中国接纳并融合西方技术的生动画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