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于禁在统军时不得军心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 2025-03-20 15:2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俗话说:“得军心者得天下。”当我们提及这句话时,不禁会想起历史上的于禁。于禁,作为曹魏的一员大将,被封为左将军,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地位崇高,权力显赫,被誉为当时的五子良将之首。

于禁的治军之道堪称一绝,军法严明,经常打胜仗。尽管战绩显赫,他却难以赢得将士们的拥戴,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让我们回顾于禁的战绩。自从王朗将其推荐给曹操后,于禁一生追随曹操,征战无数,身经数十次大战,几乎未尝败绩。他的战绩遍布各地,如攻广威、从讨於濮阳、破黄邵等,每一次战斗都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尽管于禁的战绩令人瞩目,他却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中遭遇挫败。当时,于禁督七军救援樊城,遭遇秋雨,汉水暴涨,导致战败被俘。这是于禁一生中唯一的败仗,也是他被诟病的原因。但这次战败并非于禁之过,而是天时不利。正如蒋济所说,于禁等人被水所没,并非战攻之失。

除此之外,于禁在博望坡追击刘备的作战中,虽然主将是夏侯惇,但作战不利的原因并非在于禁。这次作战的失利,责任在于夏侯惇指挥不当。

那么,为何于禁在军法严明、战绩显赫的情况下,却不得军心呢?

《三国志 于禁传》中记载,于禁持军严整,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赏赐特重。他以严厉的军法统御将士,这使得他难以得到将士们的拥戴。

按理说,军纪严明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但军法过于严厉,是否也会失去人情味?让将士们对你敬而远之?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于禁的一生,打了大小胜仗近二十次,只败过一次。这次失败并未抹杀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为何如此严明的军法却未能赢得将士们的心呢?这也许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值得我们去和反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