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如何考虑养老问题?退休后都去当和尚

历史人物 2025-03-20 11:57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太监这一特殊群体承受着巨大的不幸。他们年轻时期就被剥夺了身为男性的权利,身心遭受极大的创伤,后半生更是颠沛流离,给人做奴仆,被驱使着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而当他们老去,失去了工作的能力,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子女供养、孤独无依的未来。太监们的晚年生活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像李莲英这样的“太监之王”,凭借皇家的赏赐和自身的积蓄能够过上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大多数太监则需要为自己的养老问题早早打算。他们面临的困境是残酷的:无儿无女,无人照料,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那么,这些太监们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之路的呢?

许多太监在退休后选择进入寺庙或道观,成为一名和尚或道士。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适应了集体生活,避免了孤独寂寞;另一方面,和尚、道士与太监在清心寡欲这一点上有着共同之处,这样的环境不会刺激他们的身份痛点。寺庙和道观还能为他们提供相互照顾,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有人送终,为他们做法事。有些太监甚至通过捐款或合伙开创寺庙、道观的方式,为自己和其他太监打造一个专门的养老之地。

并非所有太监都愿意成为和尚或道士。对于那些不喜欢宗教生活的太监来说,他们选择了参加“养老义会”。这是一个需要交纳会费的机构,为太监提供晚年生活的保障。在晚清时期,会费是20两白银。一旦加入,他们就可以在“养老义会”提供的宿舍里安度晚年,享受全方位的照料,直到生命的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养老义会”与今天的养老保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选择成为和尚、道士还是参加“养老义会”,太监们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境和挑战。他们的养老之路充满了无奈和辛酸,让人深感历史的残酷和人生的不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