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何对死伤无数的甘露之变幸灾乐祸-

历史人物 2025-03-20 02:1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大和九年的十一月,一场宫廷政变夺权的甘露之变发生了。这场政变的背景是唐朝宦官势力日益壮大,委任宦官掌管禁军成为了定制。在宝历二年,唐文宗被宦官立为皇帝,但一直不满宦官专权。于是,他与大臣郑注、李训等人一起秘密谋划将宦官诛灭。虽然李训和郑注的目标是将宦官专权清除,但之后两人开始争功,最终导致甘露之变失败,宦官获胜。

在这场政变中,唐朝的官员们陷入了血腥的争斗之中。陈弘志等宦官被杖杀,王守澄被赐死。这一切都在唐文宗的默许和李训、郑注的谋划下进行。由于李训求功急切,准备不足,被官宦看出了破绽。最终,甘露之变以宦官的胜利告终。

甘露之变后,唐朝的几位诗人对此事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白居易在东都洛阳闲居时听闻此事,作诗《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透露出幸灾乐祸的情感。而裴度虽然借酒消愁,但藏不住笑意或抑制不住的悲愤。李商隐则年仅二十四岁,在甘露之变事发后立马作了一首《有感二首》,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感慨。而杜牧的态度则与李商隐相反,他对李训和郑注持有反感态度。

甘露之变的失败让唐朝的宦官势力更加强大,皇帝成为有名无实的人物。这次政变失败的原因在于唐文宗能够信任的心腹忠臣很少,没有掌握军权,而且执行计划的李训求功急切,准备不足。甘露之变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

在这场政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甘露之变是唐朝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整个唐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唐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腐败。这场政变不仅令唐朝的官员们心寒胆战,也让人们对唐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