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密史: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历史人物 2025-03-19 18:2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三国》中的诸葛亮,他的出山改变了时代的命运,形成了三分天下。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我们:为何曹操没有请诸葛亮出山呢?尽管曹操纳贤无数,却唯独漏掉了诸葛亮,这其中有何玄机?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给出了分析。诸葛亮的名气早已在长江流域广为传播,他的背景强大,为何曹操却没有动作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可能让人有些意外。曹操在选人用人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他无论贫贱,不计出身,只要有能力,便照用不误。他曾三次广发《求贤令》,对人才的态度可谓求贤若渴。

尽管曹操在求才上如此努力,却唯独漏掉了诸葛亮。这是因为曹操的求才史中,他的干将大多是投奔他而来。曹操在选人这件事上更倾向于被动选择,而不是主动邀请。他的骄傲与好面子使他无法接受主动邀请人才的行为。

诸葛亮却不同,他在应聘上喜欢考验人,折腾人。这种傲气就连刘备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性格直率的曹操。在选人这件事上,刘备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备只要看上一个人,即使需要低头求贤,他也愿意厚着脸皮去追求。

关于徐庶的例子更是证明了曹操的好面子。如果曹操真心想请徐庶,完全可以亲自上门,礼贤下士。然而他却选择了绑人母亲的方式,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装得牛掰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徐庶虽然来了,但在曹营却一言不发。

《三国》中的故事让人为曹操的面子问题唏嘘不已。为了面子而失去一个天下,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也揭示了领导者在选人用人上的不同态度与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读完这段故事后不禁让人思考:在人才的引进与选拔上,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是坚守面子还是放下身段?这无疑是对每一位领导者智慧的考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