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有多昏庸?真实情况

历史人物 2025-03-19 13:2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从国库窥探满清兴衰

走进国库的大门,仿佛就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康熙年间,国库充盈,库银高达两千七百万两。到了雍正时代,更是致力于养民与发展经济,节约开支,后宫也不允许过分奢华。到了雍正去世时,库银增至三千四百万两,比康熙时期还要充裕。然而乾隆时代又如何呢?

当我们打开乾隆时代的国库,映入眼帘的是那仅仅一千多万两的库银。那时的每年财政收入虽达一千八百万两,支出同样巨大,盈余仅几百万两。这区区盈余,仅仅是三年的收入积累,何其微薄。一旦遭遇战争或大面积灾难,乾隆皇帝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及时救灾。

为何乾隆时期的库银如此短缺?原因多元。乾隆皇帝在军事上过于挥霍,有些战争本无需打,却执意为之;即使需要打的战争,也不应不计代价地胡打。以两平大小金川战役为例,为了攻下一个川北小县,竟耗费白银高达七千万两,相当于十多年的财政盈余被一举消耗殆尽。

乾隆本人虽为文人,作诗几万首,但对文人却毫不留情。他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层出不穷。著名案件就有一百多起,大大超过康熙、雍正时代。当时的文人被文字狱所威吓,逐渐失去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变成了只知道颂扬的文奴。

更为糟糕的是,乾隆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毁掉的书比收录的还要多。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在毁书,更夸张的是对书的内容也搞文字狱。据统计,长达十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文字之狱共有三十四件”。

正是在乾隆时期,满清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国库的空虚、文化的压抑、以及对外战争的挥霍,共同导致了这一历史转折。我们从中可以窥探出一个时代的兴衰,也可以反思历史的教训,珍惜今天的繁荣与和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