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的惊天盗窃案:亲王级人物把手伸到国

历史人物 2025-03-19 13:1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清朝中期,一场国家级“盗窃案”轰动了整个朝廷。此事发生在一位亲王级别的人物身上,他居然直接盗取了国库中的数千银两。这件事引起了嘉庆皇帝的极度关注,他派出了刑部尚书德瑛,会同宗令和宗正亲王一同调查此案。

德瑛,这位被嘉庆皇帝赏识的红人,曾经受到皇帝的亲自提拔。他在嘉庆七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并在之后的两年中因其办事认真而被提拔为吏部尚书。这位位高权重的大清官,被寄予厚望来办理这桩轰动一时的国家级“盗窃案”。

案件的审理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德瑛首次召开的碰头会就遭遇了钉子。许多审讯过或正在审讯这个案子的官员,都倾向于对两个值班小兵进行惩罚,并暗示德大人可以顾及皇室的面子,不必深究。德瑛却坚持正义,他认为这两个小兵无法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盗窃,背后一定有更大的“偷盗者”。他坚决不听众人的劝告,执意深入调查。

尽管德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桩案子审了好几个月,却并没有审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这次库银被盗案件的审讯结果。或许,“大偷”们依然逍遥法外,只在后世中给德大人留下了一句好评:“其操行办事,岂寻常具臣所可比哉!”

事实上,嘉庆皇帝在除掉头号大贪官和珅后,官僚体系需要一个稳定和谐、中庸休养的过程。他让德大人审理这起库银失窃案,更多的是为了敲山震虎,提醒官员们收敛一些,而非真的要大肆追究。可能是德大人还不够老练,误解了皇帝的意图,差点儿办砸了案子。

德大人最终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赏识,被派往新疆担任“封疆大吏”。在那里,他发挥了自己的翻译才华,将《朱子通鉴纲目》翻译成了满文和维吾尔文,为当地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他的事迹流传后世,成为了一代清官的楷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