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明文禁止不能吃鲤鱼为啥人们还要吃?

历史人物 2025-03-19 12:3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西游记》中的陈光蕊,原是唐朝的一名状元,人生两大喜事均已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归家途中投宿客栈,偶然见到一人手持金色鲤鱼叫卖。尽管他想为母亲炖鱼汤,却惊觉这鲤鱼非同寻常,于是将其放生。这鲤鱼竟是洪江龙王,后来还救了陈光蕊一命。而在唐朝的真实生活中,《酉阳杂俎》记载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唐朝人是不吃鲤鱼的。

在唐朝,吃鲤鱼是犯法的。赤鲤公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贩卖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西游记》中的陈光蕊作为新科状元,似乎对此法律一无所知,这引发了人们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但无论法律如何规定,人们总有办法吃到鲤鱼。洛阳女儿行中的女子,就享用了美味的鲤鱼片。在江州路上,人们烹煮红鲤,品味其肉。权德舆的诗作中也多次提及烹制鲤鱼。可见,尽管有法律规定,但人们依然抵挡不住鲤鱼的诱惑。

那为什么还有人敢于吃鲤鱼呢?也许这条法律只是形式而已,没有人真正把它当回事。唐朝人能否吃猪肉呢?在这一点上,明朝较为宽松,而正德年间曾下过禁止吃猪肉的圣旨。尽管养猪宰猪在当时很普遍,但由于一些原因,皇帝禁止吃猪肉。这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猪被迅速处理,猪肉价格大跌。三个月后,由于祭祀需要用猪肉,而市场上已无猪肉,只好用羊肉代替。明武宗无奈批准皇宫内祭祀可偷偷使用猪肉,这道禁令才最终废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对于鲤鱼的特殊情感以及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尽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吃鲤鱼,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会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反映出古代法律在某些情况下的无奈和尴尬。而《西游记》作为一部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其中的一些情节与现实生活的法律规定存在出入也是可以理解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