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的汉中王刘备,在封拜五虎上将时,为何选择了黄忠而非魏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后,对关张赵三位长期追随自己的大将以及武艺超群的马超和黄忠进行了封拜。很多人认为马超的封拜是因为他的身份背景,刘备需要他笼络西凉势力。而黄忠和魏延则是后来投靠刘备的,他们在入川和汉中之战时表现不俗。黄忠被列入了五虎上将,而魏延却没有。
其实从“五虎上将”这个称号来看,显然是以武力值为主要标准的。论资历,魏延和黄忠确实比马超更老,但在战绩上,魏延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而马超曾经有过惊人的战绩,与曹操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甚至在某个时刻与张飞斗得旗鼓相当。黄忠在长沙与关羽的较量也是你来我往,箭术更是出类拔萃,定军山上斩了夏侯渊,军功卓越。
再看看魏延,在汉中之战中他曾与庞德交手两次。第一次交手时,由于马超攻击曹操的后路,烧了劫了中后二寨,导致曹操命令众将先攻击魏延。魏延采用诈败的策略,趁曹操回头迎战马超时偷袭射倒了曹操。庞德赶来救应,与魏延第二次交手。但这次魏延不敌庞德,被庞德击退。从这两次交手结果看,魏延的武艺显然不如庞德。而庞德在后来的樊城之战中与关羽难分高下,斗了百余合未分胜负,足以证明其武艺之强。
从武力值的角度来看,魏延未能被列入五虎上将确实有其原因。虽然他的领兵作战能力不错,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以镇守门户,这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一种补偿,但在武艺方面,他确实不如五虎上将中的其他成员。至于罗贯先生在著作中为何只选择了五虎而没有继续增加如六虎之类的设定,或许是因为“五虎”听起来更为霸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