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一生的富贵荣华:古人科举作弊有三大招

历史人物 2025-03-19 04:10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科举考试,历来被视为通往荣华富贵的桥梁,引得无数士子为之奋斗。在这漫长的科举路上,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也从未停歇。

贿买,是科举作弊中最被诟病的一种方式。为了遮掩考生的身份,时代曾实行糊名制和誊录制,让批卷者难以辨认字迹。考生仍可通过与考官约定的暗号进行贿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锁院制度应运而生。考官们在考试期间被封闭在贡院内,不得与外界接触,互相监察,一旦被揭发,不仅考生要受到严惩,同场的考官也可能被牵连。入关初期的丁酉案,便是贿买丑闻的一次大爆发,江南闱十六房主考因此全部斩首,数百名举人在满兵夹带下重考,这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大的科场舞弊案。

夹带,是另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尽管唐代的科举考试已有兵卫阻止夹带,贡院内的号舍隔开考生,禁止他们传卷或传话,但夹带经文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考生们将经文藏在衣物鞋袜里,甚至密写在身上,各式随身物品也都曾被用来夹带。明清时期,对带入试场的物品规格有严格限制,搜查也十分严格,但科场舞弊仍然无法彻底杜绝。

,在科举时代也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尽管考生需要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履历,进场前也会根据履历验明身份,但似乎也未被完全杜绝。如历史上有名的“”胡汉民,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并成功中举。

科举路上的种种作弊手段,反映了士子们对功名的渴望与对规则的挑战。而为了防止这些作弊行为,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与进化。从糊名、誊录、锁院到严格的搜查和规定,无不体现出对公平竞争的追求。无论制度如何完善,仍有漏洞可钻。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公平的路上,还需不断地警惕与努力。

科举路上的风云变幻,不仅是一部历史的长卷,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欲望与规则的。

上一篇:三皇子弘时聪慧异常,雍正为何要杀他?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