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人没有了汉字 说方言的中国人就成了别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时期,那时包括鲁迅在内的部分文化名流曾主张废除汉字,推广拉丁字母。中国地域辽阔,方言繁多,废除汉字几乎意味着不同方言群体间的沟通将面临巨大的障碍。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汉字,两个操不同方言的人可能无法交流,这将是多么可怕的结果。
但历史不能假设,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虽然说着汉语但却不使用汉字,这个民族就是东干族。他们并不在中国境内,而是分布在东亚各地。
东干族这一名称是在1942年由苏联命名的,用来指代从中国的甘肃和陕西迁移到中亚的回族后裔。如今,他们主要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也有少数分布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总数约10万人。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那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从中国迁徙到中亚。其中,清同治年间的一次武装失败后,这些回族人逃亡至中亚,其中发生了两次较大的迁徙。
第一次是1862年至1870年间,由回族人白彦虎发起的反清保回为口号的变乱。这次变乱被左宗棠击败,一部分回军逃至当时的俄国七河地区。第二次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将侵占的伊犁地区交还中国后,大批回族人陆续迁入俄国境内。这两次迁徙使他们的人数达到了近万。
这些东干人使用的是甘肃一带的汉语方言。原本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文盲居多,很少有人能写汉字。他们成为了会说方言但不会写汉字的人群。在苏联时期,官方为他们制订了东干文,使用的是拉丁字母。但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后来改用俄文字母,即斯拉夫字母。从此,东干人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汉语但不使用汉字的族群。
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深入思考。更多关于东干人的故事和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和。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走进这个会说方言但不用汉字的神奇民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