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村超千人在沪卖煎饼

奇人怪事 2025-03-16 21:04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山东临沂平邑县油篓村,一个深藏群山之中、资源贫瘠的小村庄,却孕育出一种独特的煎饼文化。在这个仅有约1400人的土地上,竟有超过千人在外从事煎饼生意,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及江浙沪的繁华都市。这个小山村,正以其独特的煎饼产业,书写着一段乡村逆袭的传奇故事。

故事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油篓村村民迫于生计困境,不得不踏上外出谋生的道路。其中,黄守军父子是最早一批勇敢的探索者。他们在1996年携家带口来到上海,摆摊卖煎饼,成为“沪漂”一族中的佼佼者。面对早期的交通不便和缺乏产业资源的困境,他们凭借着精湛的煎饼手艺,将这份技艺转化为谋生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篓村的煎饼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品牌效应。黄友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家族五兄弟在上海打拼,已有三家购房扎根城市。黄友良本人更是凭借经营煎饼店的生意,年收入超过40万元,拥有上海和老家两处房产。这种成功的例子激励着更多的村民加入煎饼行业,形成了近千人的从业群体。如今,油篓村被誉为“中华煎饼第一村”,这个名号背后是无数村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创新。

在经营模式上,油篓村的煎饼产业也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传统手艺与数字化的完美结合。煎饼摊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如舀浆、摊饼、折叠等,同时引入了线上支付、外卖平台和食材采购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线上营收占比高达30%,显示出数字化对煎饼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煎饼店在城市的分布越来越广,油篓村的煎饼事业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村民通过煎饼生意实现了增收,部分家庭甚至购置了房产和车辆,将子女接至城市接受教育,完成了从“外乡人”到“新城市人”的身份转变。而煎饼产业也成为油篓村的支柱经济,村民凭借手艺摆脱了贫困,形成了独特的“煎饼经济”生态。

油篓村村民凭借煎饼手艺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展示了传统小吃在城市中的巨大生命力。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勤劳和创新精神,更是数字化赋能小本生意的有力证明。油篓村的故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也是激励更多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典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