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如何推进与深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之旅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塑造乡村新风貌。让我们从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全民参与等方面出发,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创新路径。
一、筑牢思想之基,引领价值新风尚
深化党的理论宣传,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政策传播到田间地头。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通过通俗化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凝聚群众思想共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建设中,引导农民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二、完善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定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专项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任务落实。优化政策支持体系,落实相关法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资源互联互通。
三、丰富文化供给,建设文化阵地
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公共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知识普及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墙绘、村史编纂等乡村美化行动,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激发农民的文化认同感。
四、全民参与,社会协同
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社会助力”的协同机制。通过志愿服务体系动员各类群体参与乡村治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积分制、文明家庭评比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主动维护环境、遵守村规民约。
五、聚焦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和不良风气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利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乱停车、乱摆卖等顽疾,提升村容村貌。通过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推动移风易俗,遏制攀比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
六、科技赋能,创新实践
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宣传,扩大文明理念的覆盖面。在典型村、镇先行先试,总结“积分制管理”“乡贤理事会”等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治理样本,并向全域推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之旅是一场持久战。只有通过系统推进,才能实现从“塑形”到“铸魂”的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