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黎族的民俗习惯

奇人怪事 2025-01-06 12:46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在黎族的父系小家庭中,实行着一夫一妻制。儿女成年后,会居住在屋外的“寮房”。一旦婚后妻子在夫家定居,便会与父母分居,开启独立的生活。在早期的黎族社会,婚姻大多早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青年男女也享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即新娘在婚后要返回娘家居住一段时间,时长不一,有的长达七年或八年,之后才在夫家定居,这一风俗被称为“不落夫家”。非婚生的子女并不会受到歧视。离婚与再嫁在黎族社会中是比较自由的。

黎族妇女的装束独特,脑后束髻,辅以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她们披着绣花头巾,上衣对襟无扣,偏好青色,下身是织有花纹的统裙。盛装时,还会佩戴各种饰品,如项圈、手镯、脚环和耳环等。一些地方的妇女,所戴的耳环沉重且长,耳根下垂至肩,历史上称为“儋耳”。在某些地区,黎族仍保留着古代“雕题”的文面、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这一风俗从十二三岁开始直至婚前完成,个别情况则延续至婚后。文身的工具主要是植物刺针、小竹木棒和植物染料,部位主要在脸、颈、胸和四肢。这一习俗目前已在逐渐消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

男子的装扮也有其特色,他们结鬃缠头,穿无领对襟上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檐。这些衣物以棉、麻为原料,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黎族的饮食以大米、番薯和玉米为主,辅以和采集所得。蔬菜种植较少,大多从汉区引进。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居住方面,黎族多住金字形茅屋,墙壁由泥糊竹笪构成。在白沙县的偏僻山区和合亩地区,还保留着船形屋,屋顶似船篷,地板架空离地。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的盛大节日——爱情节。这个节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经历洪水劫难后幸存,并在燕窝岭边结为夫妻,最终使黎族得以繁衍发展。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每年的三月三都会隆重庆祝。在这一天,男女老少会穿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等祭品来到橡胶林里的会场。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还有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夜幕降临,篝火燃起,青年男女互诉情意,以耳铃、鹿骨发钗、七彩腰带等作为爱情的信物。

黎族的丧葬仪式因地而异。接近汉区的地区有停棺打醮、看风水择地起坟的风俗,而合亩地区的死者则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也不再祭扫。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体现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