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行文规则 遵守公文行文规则
公文行文规则》。这是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对于推动我国政府公文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文规则?
这条规则要明确两点一是按机关隶属关系行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作指示、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下级机关可以向直接的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提出请示,上级机关对请示事项应予研究答复。
除了这一层关系外,在我们国家现行管理体制中,还形成了一种各业务部门上下垂直的条条关系,其中有些部门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大部分和上级业务部门之间虽然不属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业务上的确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就形成了直接的上下行文关系。
二是按机关的职责范围行文。这一点的要求是,行文的内容应是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而不能超出,超出了即为越权。如果干涉了别的机关事务,不仅在实践中行不通,而且会造成政令混乱。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也有公文往来,那只能是商洽工作、通知事项、征询意见等,而不存在请示、报告或布置任务的性质。
二、15种公文的行文方向?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公文种类十五类
(1)决议,(2)决定,(3)命令,(4)公报,(5)公告,(6)通告,(7)意见,(8)通知,(9)通报,(10)报告,(11)请示,(12)批复,(13)议案,(14)函,(15)纪要。
三、公文文种区分口诀?
优质答案1
十五种公文顺口溜
法定公文十五种,适用范围要分清。会议通过叫决议,会议记载叫纪要。
重大事项才决定,奖惩是个多选题。授予称号用决定,传达精神用通报。
命令只能求表扬,晋升衔级不一般。主席总理特定用,颁布法规和特赦。
公告公报常混淆,公告侧重国内外。通报专业限范围,通知适用范围广。
报告请示上行文,批复被动答请示。意见不用管上下,如果平级就用函。
政府提请成议案,两会负责来审议。多看多练分得清,细节区分才得分。
扩展资料
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1、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否则无效。
2、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
3、公文语体的简明性,观点严谨、鲜明,文字朴实、庄重。
4、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机关工作是公文形成的基础,公文是机关工作的专用工具。
公文除了文字文书之外,又有了电信文书(电报、电话记录)、声像文书(录音、录像)、图形文书(以图表为主,伴以简要文字说明)。
优质答案2
(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
其他说明
1、文种“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既然是“提请审议”,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议案”应属于上行文。
2、普行文是一个特殊的类别,所包含的
3个文种没有特定的行文对象,而是面向公众广泛发布相关信息。
3、“意见”和“纪要”对上级、下级和平级
都可以行文,这两个文种不适合限定在哪个类别,把它们称之为行文方向灵活
的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