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作者是谁?作品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3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牡丹亭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牡丹亭·游园惊梦·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爱情悲剧,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杜丽娘。

一、牡丹亭的主要人物?

优质答案1

《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优质答案2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有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宝、陈最良。其中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二、如何更好的读懂《牡丹亭》?

您好,我是语文老师【一树碧无情】,更好的理解《牡丹亭》,我们需要从作者、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作品影响几个方面去综合评述

一、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论——至情悟人、戏曲救世。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3、方式上,“至情”的感悟方式借戏剧来演绎。

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全剧以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地表现了离魂、梦境,即以虚写实。

梦中相遇?借助梦境,让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梦中得以实现。

杜丽娘之死?杜丽娘受到现实社会中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迫害。揭示了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要找到爱情,拥有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杜丽娘复生?表明个性解放思想战胜了封建礼教思想,让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获得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思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2.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主人公杜丽娘蕴涵深厚,成千古绝唱,而且其他几个人物,如柳梦梅、杜宝、春香、陈最良等,也个性突出。

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

陈最良塾师陈最良受儒家思想毒害,行为迂腐,作风寒酸,是个地道的老学究。

杜丽娘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距,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杜丽娘受限于身分与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A苦于幽闺,乐于梦境B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C捍卫爱情,勇于争取

《牡丹亭》揭露了世俗礼法、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漠视情感、压抑人性的问题,但事实上人类的情感是自由勃发,不可扼抑的。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表现出人们对情感认知、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为实现理想的坚定奋斗,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3.语言典雅细腻,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思想,环境的景物、氛围,使《牡丹亭》成为一部卓越的诗剧。

三、《牡丹亭》思想的深刻性

《牡丹亭》中所表达的“情”,绝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两位青年之间的这段爱情故事而已。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社会意义

(1)以“情教”反对“理教”,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和压抑僵化的世俗礼法进行批判,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牡丹亭》的影响

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张琦《衡曲麈谈》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

沈德符《野获编》“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


三、武丹婷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