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死后,赵高为了自己的利益,扶持胡亥登基,最终导致秦朝灭亡。在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等人建立了西汉王朝,,而刘邦的手下有一个人叫韩信,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曾经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可是后来却被吕后杀害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韩信信当时没有背叛刘邦,那么他能不能成为皇帝呢?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一、秦吞六国顺序一览表?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
2、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3、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派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大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名将李牧,可惜的是昏庸的赵王迁竟轻易就中了王翦施行的反间计,杀害了正在抵御秦军的主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自然自食其果。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占领赵国全境,赵国灭亡。
4、在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5、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采用的是开掘黄河、鸿沟之水,并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至此灭亡。
6、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王翦战败冰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2年后,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俘获楚王负刍。
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进军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至此,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
二、为什么六世一国未灭,秦始皇一世15年灭了六国?
优质答案1
答案很简单,打一个形象的比方,秦孝公是种桃子的人,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等五位国君是耕耘于桃树的人,而秦始皇则是瓜熟蒂落摘桃子的人。用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话讲,“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具体来讲,从自从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实行两次变法,虽然商鞅本人因保守势力的反扑,遭到车裂的刑罚,商君虽死新法已不可动摇。在先后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一直到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登基,这期间总共是109年,这段时期秦国国力不断壮大发展,积累自身力量,削弱其他六国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
在这段时期内,秦国没有实质性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国,但这并不表示秦国毫无作为。恰恰相反,秦国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司马错与张仪联手攻灭巴、蜀两国,又命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得巴蜀之地成为稳固的天然粮仓,解除了秦军的后顾之忧。在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来秦游说秦国修建郑国渠时,秦国发现了郑国的图谋,却也被郑国渠长远的获益所打动,韩国的“疲秦”之计并没有奏效,反而丰富了关中之地的水利设施,为秦军东进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秦军多次采取蚕食的方式打击周边邻国,不断夺取战略要地,从魏国手里夺取了河西之地,从韩国手里夺取了铁矿丰富的宜阳,从楚国手里夺取了汉水流域的大片领土,并迫使楚国迁都至寿春。面对实力最强的赵国,秦军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处死了四十万赵军,使得赵国就此一蹶不振,无力与秦国抗衡为统一天下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正是在长达100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秦始皇(秦王政)治下的秦国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高效的战争动员体制,战斗力强悍的秦军,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秦国在短短十五年间就灭掉了六国,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夙愿。
优质答案2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为何秦国六世君王未尝灭掉一国,而秦始皇却一世灭了六国?因为秦始皇之前,东方列国实力加起来比秦国强大。
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强大起来,秦国也日益成为山东六国“敢怒不敢言”的国家,为了共同对付秦国的威胁,他们常常合纵联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是难以全面开打的。秦国不管想灭哪个国家,别的诸侯国都会联合起来抵御秦国,所以当时秦国灭国条件不成熟,采用了不断鲸吞蚕食削弱六国的政策。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六世,他们分别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君主,他们经过接力棒式、代代努力,才使秦国在秦始皇时期有能力统一六国,我们分别来看下。
- 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变法,秦国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在此之前,秦国最大的死对头是东方霸主,一直欺压秦国,所以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主要与魏国作战,魏国在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实力大大削弱,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拿魏国开刀,收复河西之地,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 秦惠文王时期,武力上北扫义渠,解除了心腹之患;西平巴蜀,完全占据居高临下的地理态势;东出函谷,进一步削弱魏国,并大力削弱韩国;南下商於,取得对楚国的有利态势,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 秦武王时期,秦武王在位时期并不长,他在位期间平蜀乱,进一步巩固了巴蜀之地;拔宜阳,置三川,进一步削弱韩国,土地直达周王畿;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强大内部实力。
- 秦昭襄王时期,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确立了远交近攻的国策,是对秦灭六国做出贡献最大的时期。昭襄王在位前期,主要和楚国大战,秦楚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作战,楚国一败再败,丢失大片土地,几次大战使楚国不再构成对秦国的威胁;昭襄王后期,进一步削弱魏韩,使韩国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消灭赵军40万之多,使这个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进行军事上对抗的后起强国失去招架之力;而昭襄王时期的五国伐齐,更是让东方这个曾经的强国差点灭国,齐国元气大伤,并从此沦为“碌碌无为”之国,秦国不再受齐国牵制。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之一。
- 秦孝文王时期,因为正式继位后仅仅三天就驾崩,所以贡献并不大,但他的大赦罪人,善待功臣,确保了秦国稳定过渡。
- 秦庄襄王时期,派吕不韦攻灭东周国,至此,周王朝残余的势力被铲除,东方六国也彻底失去以周天子为目的的合纵联合名义。
秦王嬴政继位后,经过几年的修整,积蓄国力,秦国终于开始了灭国统一之战,在秦始皇短短一世,秦国就秋风扫落叶般,将东方六国全部消灭,天下一统。
可见,秦孝公削弱了当时最强的魏国,惠文王进一步让魏韩两国失去脾气,昭襄王让曾经强大可以独立一战的楚、赵、齐三国失去招架之力,至此,东方六国(燕国地处北部苦寒之地,本就虚弱)才彻底沦为弱国,经过几年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秦王嬴政才有灭国之力。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