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康熙皇后赫舍里氏的父亲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3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康熙皇后赫舍里氏,也就是孝惠章皇后。她出身满洲镶黄旗,父亲是康熙的辅政大臣索尼,祖父是清朝开国功臣遏必隆。按理说,赫舍里氏应该是一个非常受宠的人,她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她在13岁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当时皇太极已经有了正妻海兰珠,所以赫舍里氏只能做侧福晋。不过,她并被宠幸,反而在后宫中受尽冷落。后来,皇太极去世,她的儿子福临继位,成为了顺治皇帝。


一康熙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

一直以来,有一种言论,称赫舍里氏才是康熙帝的真爱,殊不知,康熙帝在与赫舍里氏成婚后,马不停蹄地与别人生了12个娃,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康熙帝生育的高峰期了,可见,真爱赫舍里,有点言过其实了。

不过,赫舍里氏在康熙帝的生命中,确实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毕竟她是康熙帝的原配嘛。

有些影视剧中,形容赫舍里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堂堂朝廷首辅索尼的孙女,事实确实如此,但赫舍里氏的家庭根本就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出众,甚至还被鳌拜嘲笑为“满洲下人之女”,这是为何呢?

话说,赫舍里氏世代居住在都英额地方,后来迁居到哈达国,努尔哈赤吞并哈达后,赫舍里家族的两位兄弟,名叫硕色与希福,率领族人归顺了后金。

这兄弟二人,都是特殊性人才,兼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所以,他们被召入文馆担任文职与外交工作。

这兄弟二人中的兄长硕色,便是康熙原配孝诚仁皇后的曾祖父。

,当时满洲勋旧都是以军功起家,只有立下军功,才能获得爵位,使家族走向兴盛。所以,到了硕色的儿子索尼这一代,开始从文职转向武职,索尼投身一等侍卫,随皇太极参加松锦大战,逐渐成为皇太极的亲信爪牙。

对赫舍里氏家族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个事件第一个是皇太极的去世,第二个是孝诚仁皇后的入宫。

皇太极去世后,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拥护先帝之子继位,誓死与多尔衮抗争,最终迫使多尔衮让步,选择扶立顺治帝继位。

,多尔衮摄政后,索尼却遭到了打压,多尔衮利用贝子屯齐对索尼的一次诬告,罢免了索尼全部官职,将其派往盛京,为皇太极守陵。

顺治帝亲政后,索尼得以东山再起,得到重用,出任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成为朝廷首席满洲大员。

此时,赫舍里家族已经开始崛起,成为后起之秀,但离真正的顶级豪门还差一步。

顺治帝临终前,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四人为儿子玄烨的辅政大臣,但这四位辅政却极不平衡

遏必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在作风方面,鳌拜嚣张跋扈,遏必隆首鼠两端,正黄旗的索尼虽为首辅,但年老多病,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可以说是孤掌难鸣。

而且,索尼虽为首辅,但家世却比不上其他那三个,苏克萨哈与遏必隆都是努尔哈赤的外孙,两家一直与皇室保持联姻,鳌拜则是开国功勋费英东的侄子,索尼呢?父辈一直都是搞文字工作的,怎么能与其他三位相比。

但在康熙四年,孝庄力排众议,选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孙媳,为何呢?

其实,遏必隆与鳌拜的女儿也在备选之列,但这两位都被孝庄所放弃,这两位无论哪一个入宫,都会造成鳌拜势力继续扩大,只有召索尼孙女赫舍里氏入宫,才会对镶黄旗的遏必隆、鳌拜形成牵制。

康熙四年九月的一天,紫禁城迎来清朝入关后的第三次皇帝大婚,赫舍里氏被人从大清门抬入,入住中宫,成了坤宁宫的主人。

这一年,康熙只有12岁,赫舍里氏比康熙大三个月,也才13岁。

人们在形容这对小夫妻时,通常认为赫舍里是康熙的原配,是康熙心中的白月光,是康熙的真爱,其实,皇家婚姻哪有这么多情情爱爱,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也不能否认他们之间没有感情,但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猛烈。

比如说康熙八年与康熙十三年,赫舍里氏两次为康熙生下儿子,第一个是嫡长子承祜,第二个是嫡次子胤礽。可是,不要忘了,从康熙四年他们成婚,一直到康熙十四年,这十年里康熙可没闲着,与赫舍里氏生了两个儿子,与其他嫔妃生了几个?

生了十二个儿女。

他们分别是承瑞、承庆、赛音察浑、胤禔、长华、长生、万黼、皇长女、皇二女、皇三女、皇四女、皇五女。

可见,这段时期,康熙可不仅仅宠幸了赫舍里氏,宠幸的女人更多,这是一个真爱应有的表现嘛。

,可能有些人拿康熙立太子说事儿,称康熙将胤礽立为太子,全都是为了赫舍里氏。

如果这样想的话,就把康熙看得太简单了。

,康熙看到之前在皇位交接时引起的权力争斗的弊端,有意改变贵族推举制或皇帝指定制,代之汉族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

,当时正处于平定三藩叛乱的关键时期,册立皇太子,相当于给大臣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对稳固满洲统治具有重大作用。

,册立皇太子以及册立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为继后,其实都是对满洲勋贵旧族的一种拉拢,只有这样,那些勋旧才能誓死为朝廷效力。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年仅一岁半的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升御太和殿。

其实,赫舍里氏的入宫已经使家族走向了顶峰,虽然赫舍里氏早逝,但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以及索额图的得宠,无疑巩固了赫舍里氏朝廷第一戚属的地位。

但,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始终都是一句至理名言,索额图的落难,太子胤礽两次被废,使赫舍里氏这支后起之秀宛如昙花一现,终究还是走向了衰落。

随着康熙对舅家的重用,佟氏家族开始取代赫舍里氏,成为朝廷新贵,甚至还出现了“佟半朝”的局面,而赫舍里氏则在康熙对索额图所谓的“本朝第一罪人”的鞭挞中越陷越深。

不过,赫舍里氏仍然是特殊的。

她是康熙皇帝的原配,是清朝唯一拥有两个谥号的皇后,一个是康熙给的“仁孝皇后”,一个是雍正给的“孝诚仁皇后”,她所生的胤礽虽然没能继承大统,却成为清朝唯一明立的皇太子。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赫舍里氏虽不是真爱,却是原配,却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对于康熙来说。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二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小说

关于清圣祖(康熙帝)为什么传位给清世宗(雍正帝)这个问题,本人不想去扯野史小说里那些什么“十改于”,也不想说什么清世宗能力出众、他儿子清高宗(乾隆帝)深得祖父清圣祖喜爱云云。只用排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皇位只能是清世宗的。



众所周知,清圣祖皇子众多,到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废太子时,清圣祖成年(以古人虚十六岁算成年,实际上很多朝代更早)且活着的儿子就有允禔、允礽、允祉、胤禛、允祺、允祐、允禩、允禟、允䄉、允裪、胤祥、允禵、允禑、允禄、允礼。



这其中有几个是自己不愿争储的,如允祺、允祐、允裪、允禑。允祺天生豁达,性情温和、不喜争斗,他的这种性格是清圣祖与清世宗都公开认可的,自然不会卷入储位之争。允祐因为有轻度残疾,自知争储无望,索性本分做人、不掺和。允裪自幼是苏麻喇姑养大的,深知宫廷斗争的惨烈,早早置身事外了。而且,从后来允裪经常因为犯一些低级错误受到降爵、罚俸的处分来看,这位皇子做事过于随性,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材料。至于允禑,史籍记载较少,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和胤祥一样,都是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养大的。很可能允禑和胤祥有些类似,与清世宗关系比较融洽。这一点从允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却能在雍正四年受封贝勒并于雍正八年晋封愉郡王,多少也能看出一二。,这几位在所谓“九子夺嫡”中都置身事外了,原因或许各异,但起码说明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争不来这个储位,清圣祖就更加不可能选择他们了。



除了主动退出的,就是出局的了。康熙五十一年,允礽第二次被废,彻底出局,这位就不铺开说了。胤禔于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迫不及待想取允礽而代之,暗示父亲清圣祖杀掉允礽,之后又被允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阵允礽,被清圣祖革爵幽禁,也算是出局了。



与此,允祉因为告发允禔的事情,被清圣祖认为居心叵测,虽然事后晋爵诚亲王,但却被父亲清圣祖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允祉的党羽以清流为主,自古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被父亲否决之后,允祉基本上也没有能力再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储位、甚至皇位了,他也被排除了。



允禩在康熙四十七年因为结党谋求储位,遭到了清圣祖革爵的处分,虽然第二年又恢复了贝勒爵位,已经被父亲清圣祖打入另册,指望父亲传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允禩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加之又有允禟这个“金主”兼“智囊”的支持,翻盘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而这也是他后来下场最惨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允禩虽然有实力,但通过传位途径获得皇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清圣祖放弃允禩可能还有几个原因第一、允禩与朝臣结党犯了大忌,已经威胁到了清圣祖的皇权,清圣祖为了自己的善终,必须提前除害。第二、允禩过于滥仁,实则以滥仁收买人心,而这正是清圣祖曾经做过,且尝到了恶果的作法,晚年的清圣祖想纠正却已经没有精力了。允禩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或许也是清圣祖放弃允禩的原因之一。第三、允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太低,连清圣祖自己都觉得丢脸,甚至在训斥允禩时说良妃卫氏是“辛者库贱妇”。让这样一个儿子接班,或许清圣祖自己觉得太跌份了。



允禟是允禩一党,他不可能跟允禩争储、争位。而且,允禟因为经商多次被清圣祖斥责,甚至称之为“奸商”,清圣祖自然也不可能传位于他。至于允䄉,是能力实在不行。作为出身仅次于皇太子允礽的皇子,守着庞大的额亦都-遏必隆钮祜禄氏家族,却甘心委身投靠允禩,足见他根本不具备争储的能力,清圣祖就更加不可能传位给他了。



胤祥、允禄头上带着清世宗给的两顶铁帽子,就不用多说了,他俩必须是清世宗的铁杆盟友!允礼是阿灵阿的女婿,清世宗即位之后高调处置自己已故的姨父阿灵阿,并且杀了自己的表弟、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却在给阿灵阿的女婿允礼不断加官进爵,先封果郡王、再晋果亲王。由此可见,允礼也早已投入了清世宗的怀抱。只不过,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胤祥是公开为清世宗站台,而允禄和允礼是在暗地里使劲儿而已,他们不可能跟清世宗争位。



除此之外,胤祥康熙五十一年之后因为鹤膝风(骨结核)一直在养病,允禄和允礼是成年的皇子中年龄几乎最小的,而且他们生母地位都很低,这也注定了他们几乎不可能成为清圣祖的接班人选。



换句话说,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真正的候选接班人只有两位,那就是一母同胞的清世宗与允禵兄弟。康熙五十七年,清圣祖封允禵为大将军王时,曾经让很多宗室、朝臣误认为清圣祖要传位于允禵。事实上,恰恰相反,清圣祖此举根本不是选择了允禵,而是将允禵支离了权力核心,与兄弟、朝臣隔离,是在为清世宗上位铺路。这一点从康熙六十年清圣祖将清世宗的大舅哥年羹尧提拔为川陕总督也能看得出,如果清圣祖有意让允禵即位,断然不会把允禵后援供给的途经地全部交给年羹尧。,允禵相对于清世宗短板明显,虽然军事能力不错,可是城府不及清世宗深、政治手腕也不如清世宗老辣。而且,允禵在出任大将军王、领兵西征之前,长期作为允禩集团边缘人物出现,因为与清世宗的关系,允禩对他是既拉且防,允禵根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允禩只是想借助允禵翻盘,允禩集团的势力很难为允禵所用。而康熙五十七年之后,允禵身处军营,能发展的党羽也只能以丘八为主,难成气候,这或许也是清圣祖最终放弃允禵而选择清世宗的原因之一。,允禵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或许也是一个原因。



,清世宗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雍正一朝十三年清世宗的作为就能看得出。这里我们就不去说了。清圣祖之所以选择清世宗,说到底,其他儿子各有各的弱点,只有清世宗相对均衡发展,更适合当这个皇帝。最终,其他儿子都被排除了,也只能是清世宗了。


三康熙皇后赫舍里氏生了几个孩子

康熙走后,赫舍里氏便不需要再强装开心,每天闷闷不乐,病倒

四康熙皇后赫舍里氏的父亲

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太后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
索额图生活在满族贵族夺取全国政权,进而统一全国的时期,即为满族从马上得天下,转变为统治天下的时代。索额图先世原隶哈达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努尔哈赤灭哈达,他的祖父硕色、叔祖希福携带家口归附。努尔哈赤获悉硕色、希福兼通满、蒙、汉文字,命同值文馆,赐号“巴克什”,并屡次遣使蒙古诸部。崇德元年,希福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九年(1652)十一月卒,赠太保,谥文简。索额图之父索尼在天命年间(1616—1626)为一等侍卫,其后屡立战功。天聪五年(1631)升任吏部启心郎。崇德八年(1643),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皇太极病逝,他以拥立皇子福临继位,成为维护八旗内部稳定局面的重要人物。顺治八年(1651),累进为世袭一等伯,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帝曾褒奖他“克尽忠义,以定国乱,诚为荩臣。”顺治十八年,福临病逝,新君玄烨即位。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为辅政大臣,又授世袭一等公。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谥文忠。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太后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次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索尼的第五子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子法保袭一等公。索额图乃索尼第二子,他正是以其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索额图初为侍卫,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鳌拜的专权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强烈愤怒,索额图也十分不满。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画”,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为平定三藩积极谋划
这么说吧,赫舍里皇后的父亲噶布喇,是索尼的大儿子,索额图排行第二(百度百科说他是次子,可我听说排三的),所以,索额图是这位赫舍里皇后的叔父。
索额图是康熙的赫舍里皇后的二叔
索额图,索尼第二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

五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原名叫什么?

赫舍里-昭惠,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
孝诚仁皇后(也称赫舍里皇后)(1654-1674),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康熙四年七月初七日,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