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是什么意思?大辩若讷是什么意思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3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讷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张国荣。他是一个传奇,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离开,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走了我们的回忆。,他永永远是我们的哥哥。我们永远怀念他。张国荣,一路走好。”这是粉丝们对张国荣的悼念。而在娱乐圈中,也有很多明星在得知张国荣去世的消息后,,也纷纷发文悼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明星们的悼念文案吧。


一讷是什么意思

讷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nè,讷的意思是说话迟钝。
一、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1、讷,言难也。——《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
2、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贾子道术》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水浒全传》
能威能怀,能辨能讷。——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
相关组词迂讷拙讷蹇讷谨讷
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讷,语言迟顿,不善讲话。
亦作“拙呐”。谓才疏口拙,不善应对。多用作谦词。
谓说话迟钝木讷。蹇,通“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或偶有敷陈,稍惬圣旨,怯懦蹇讷者,口虽奏而未尽其心;奸诈辩词者,言虽当而未必有理。”
老实,不善谈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鄂为人谨讷,年十九岁,见客羞涩如童子。”
(1)(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同本义。也作“呐”[slo(ofspeech)]
讷,言难也。——《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
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贾子道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广讷口少言。——《史记·李将军列传》
(2)又如:讷口(言语迟钝;口齿笨拙);讷涩(言语艰难笨拙);讷直(言语迟钝,品格正直);讷钝(言语迟钝);讷言(言谈迟钝)
==========================
(1)结结巴巴地说[stammer]
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水浒全传》
(2)忍而少言[behardheartedenoughtotalkrarely]
能威能怀,能辨能讷。——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

二讷是什么意思东北话

是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

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其语音高亢、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词汇幽默、生动、诙谐,还略带有一点儿夸张,这种与普通话的不同形成了东北方言独有的特色,使之较普通话更为生动、活泼、形象、贴切,极具亲和力,语义表达更为精当、凝练。并且其中一些方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其表达的含义更为深远。


三你咋这么讷是什么意思

恁妈咋说嘞 地方口音 意思
***妈是怎么说的,或者是,***妈说了什么
你咋弄,是你准备怎么办的意思。你咋恁孬了,是你怎么那么坏呢。咋是怎么的意思,恁是那么的意思。

四刚毅木讷是什么意思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

1

哀而不伤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4

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不团结。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

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

博施济众

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7

博文约礼

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

不耻下问

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

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

不舍昼夜

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不亦乐乎

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

留意别人的言语、脸色来揣摩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志士仁人

解释指有远大志向和高尚道德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全,帮助人使他成功。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

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合用作武器的通称,代指武力、战争。

大规模地动用武力进行战争。也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

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

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

解释一箪食,一瓢饮。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

当仁不让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21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3

恶衣恶食

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

犯上作乱

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

肥马轻裘

解释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

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

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

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1

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32

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3

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4

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

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

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9

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

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

不念旧恶

解释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43

见义勇为

解释义应该。

见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

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

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

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

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

侃侃訚訚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

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

巧言令色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5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

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

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

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7

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

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

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

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62

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

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

以文会友

解释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65

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

披发左衽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6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8

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形容责任重大。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9

非礼勿视

解释不合乎礼的事不看。

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0

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1

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72

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3

色厉内荏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74

三思而后行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5

生荣死哀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76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处《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77

升堂入室

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8

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79

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

原意是这样的事儿他都忍心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呢。现指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0

食无求饱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1

逝者如斯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

述而不作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

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4

驷不及舌

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85

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识。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7

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88

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9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0

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91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92

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93

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

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4

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95

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96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97

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8

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99

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00

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


五男人木讷是什么意思

  词义指反应迟钝,话语不多。 2详细解释 1。 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既驰金相,亦运木讷。”何晏集解引王肃曰“木,质朴;讷,迟钝。”《后汉书·韦彪传》“宜鉴 啬夫捷急之对,深思绛侯木讷之功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