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的来源,韩姓的来源100字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2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韩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姬发,以封地为氏;一说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姜太公,以封地为氏。据《姓姓氏考略》所载,姜姓起源于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姓氏之一。姜姓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朝,后来分布于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据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30万姜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左右。

一、韩氏的来源?

优质答案1

【韩】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聚集地   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台湾的韩姓,多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台湾文献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有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这位韩任贤并不是韩氏入台的始祖,在他之前还有先人,有待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韩姓大批入台则是清康熙之后的事了。 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四、家乘谱牒   山西汾阳韩氏支谱不分卷、汾阳韩氏支谱四卷、洪洞韩氏家谱   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韩氏文若公支宗谱   江苏韩氏宗谱二卷、韩氏家乘十二卷、云东韩氏家谱五卷、晋阳韩氏世谱   浙江萧山义桥韩氏家谱十卷、湘南韩氏宗谱六十八卷、相韩家谱、咸安韩氏宗谱十六卷   安徽韩氏宗谱不分卷、南阳郡韩氏族谱   甘肃礼县韩氏家谱不分卷、韩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韩祠主谱三卷、韩焕先祠主谱四卷、韩氏族谱、韩氏荣公支谱

优质答案2

源自姬姓。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

鲜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朝鲜族改韩姓满清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二、山东地区的韩姓由来?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2、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3、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4、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5、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三、韩姓的由来是什么?

韩姓子孙是周代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周武王之子成王继位,周公旦辅政。周公灭唐,成王将叔虞封在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唐临晋水,叔虞之子燮继位起,被称为晋侯。传至叔虞的八世孙弗生为晋穆侯,九世孙仇继为晋文侯,十世孙文侯三子为昭侯。穆侯封其少子成师在曲沃,号桓叔。桓叔和庄伯父子杀死昭侯和孝侯,夺取晋侯。至庄伯之子武公,杀哀侯、恶侯和小子侯,然后伐翼。庄伯之弟即武公叔父万因伐翼有功而被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部。万的谥号为武子。从此,万的后代便以封邑地为姓了。

另一支韩姓来源是以国为氏的。公元前230年,韩为秦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壮大了韩姓家族。这支韩姓后裔西汉以前聚居河南颍川,后举族迁移南阳,成为当地望族。

后魏时,大汗氏也改为韩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