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的故事(龙生九子的故事书)
龙生九子的故事。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有的聪明有的笨拙,有的善良有的凶残,有的温顺有的暴躁,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命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幸福美满。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一龙生九子的故事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1、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次子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
3、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二龙生九子的故事简短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ěn/chī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ěn/chī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 )(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三龙生九子的故事的道理
答案妈妈。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证明此点,我们来复习下高中生物知识
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怎样来的?
男生是XY,X (卵)是来自母亲,Y(精子)是来自父亲。
女生是XX,X (卵)是来自母亲,X(精子)是来自父亲。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错,不要怪罪妈妈的肚皮不争气。
请注意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一半影响。
因为女生的智商是父亲母亲都有影响,所以会有中和的效应。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钟状,中间最多,两边较少。
然后男生因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响,所以男生智商分布会呈现在偏向在两个极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别多。
1. 你要判断一个男生聪不聪明,看***妈就知道了。可是,你又要怎么判断一个男生的妈妈聪不聪明?......想不出简便的方法......
2. 然后我们用机率来算
生男孩的机率=1/2;
生女孩的机率=1/2。
生男孩的时候,母亲对于男孩智商的影响力=1
生女孩的时候,母亲对于女孩智商的影响力=1/2
所以说母亲跟父亲对于下一代智商的影响力(期望值)的比例是
(11/2+1/21/2)(01/2+1/21/2)
=0.750.25
=31
=母父
所以说,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聪明的时候,则,他父亲很聪明的机率是0% (应该说,就算他父亲很聪明,也对他是没有影响的),可是他母亲很聪明的机率是100%。
而在生活中,要想提升孩子的智商,单纯的训练方法并不是教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诗,而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训练
1、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从训练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离的东西,能摆弄物品,能拆装物品等。
针对小年龄的孩子躺在床上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去抓东西,家长可以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抓悬挂物。
2、要训练孩子的感知觉
通过让孩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味丰富的色彩、声音、气味的刺激。从各方面的感觉刺激提升孩子的智商。
3、要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
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一斤有几两,教孩子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
4、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要多和孩子说话和交流感情
让孩子多听音乐、对话、儿歌、故事等,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
5、家长要多拥抱、抚摸和逗引孩子,来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让孩子与他人接触,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单单放在一边不管不问。
6、要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
例如吃饭、喝水、穿脱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系鞋带等,逐步训练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对于七、八岁的孩子,要想提高智力水平,不能仅仅着眼于训练学习能力;还应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自制力、反应能力、协调性、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有一项英国的研究发现,智商并非稳定不变。人的智商并不像此前通常认为的那样基本稳定不变;而是很有可能大起大落,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普通孩子可变成聪明人,聪明人也能泯然众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2004年测试了33名健康青少年的智商,他们当时的年龄在12~16岁,智商测试结果有高有低。
2008年,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又一次智商测试,结果显示其中一些人的智商发生了变化,有低智商变高,也有高智商变低;
高智商变得更高或低智商变得更低的情况也都存在。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受试者智商增高或降低的幅度达20点;这足以将一名智商100的普通孩子带入智商120的聪明人范畴内,也表明聪明者可以变回普通人。
四龙生九子的故事出自哪本书
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起源于民间,古人以“九”为“数之极”,“、龙生九子”中的“九”也就是表示“多”的意思。正如[明]谢肇淛《五杂俎》中所言“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也就是说,龙生性好淫,与很多动物都有染,所以龙子也就具备多样性,也不就不止九子了。
关于龙生九子的官方说法,很多人都知道是出自[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不仅具体列出了龙九子,还记载了龙九子的所好。
李东阳版龙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上、狴犴、屃赑、蚩吻
其实,关于这份九子名单,李东阳自己心里都拿捏不准。当初明孝宗心血来潮,问文阁大学士李东阳龙生九子是何名目?李东阳于是就和同僚讨论一番后仓促列出了“龙九子”的名单。事隔多年,有后生提出了质疑,并和李东阳当面讨论了“龙九子”。李东阳肯定了这位后生的见解,简单的指导之后,又由这位后生在原“龙九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和调整,最终提出了新“龙九子”的概念。这位后生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
杨慎版新龙九子赑屃(霸上)、螭吻(蚩吻)、蒲牢、狴犴、饕餮、〈虫八〉〈虫夏〉(蚣蝮)、睚眦、金猊(狻猊)、椒图
[清]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详细记载了这两版“龙九子”成型的过程“明孝宗书小帖。以问内阁李西涯。西涯不能悉。乃据罗圭峰【玘】刘芦泉【绩】之言。具疏以闻。西涯言于杨升庵。升庵为西涯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录于集中。”
由此可见,杨慎版“新龙九子”才是真正意义上得到时代认同的“龙九子”,而且从其名单对比可见,“新龙九子”中保留了原版“赑屃(霸上)、螭吻(蚩吻)、金猊(狻猊)、蒲牢、狴犴、睚眦”五位龙子,并对其中的“赑屃(霸上)、螭吻(蚩吻)、金猊(狻猊)”三位龙子进行了修正,以解决“霸上是否为赑屃”、“狻猊是否为狮子”“螭吻是否为蚩吻”的争议。,删除了“囚牛、嘲风、屃赑”新增了“饕餮、〈虫八〉〈虫夏〉(蚣蝮)、椒图”。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杨慎“新龙九子”中的修正与调整
『霸上是否为赑屃』
,需要记住一个大致概念,“赑屃”是碑下龙龟,“屃赑”是碑上小龙。
赑屃
在[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载“霸上,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明]杨慎《升庵集》中为“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也就是说,无论是李东阳的“霸上”还是杨慎的“赑屃”都是性好重的背碑龙龟。由此可见,“霸上”改“赑屃”只是名字的修正。
不过,从杨慎删除了李东阳的“屃赑”(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这点可以看出,可能当时民间对于“屃赑”的认可度不高,碑文两侧的龙形雕像实际就是在雕龙,因在整碑中占比较小,所以戏称龙子。再加上“赑屃”的混淆,进而导致了李东阳版的误记。
所以说,“霸上”改“赑屃”从表面上看只是改了下名字,而实际上却也是在间接修改“屃赑”的错误。
『狻猊是否为狮子』
关于龙子之一的“狻猊”就是狮子的记载。如《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以及《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郭璞为两晋时期的风水学者,曾注释过《山海经》、《尔雅》、《方言》、《穆天子传》、《葬经》等,所以在不少妖怪注释中出现过他的注释,尽管有很多注释很片面,或过于强调自身观点,但不得说他也算是为了中国志怪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在此处,郭璞提出了“狻猊”即是狮子的观点,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例如[隋唐]颜师古在给《汉书》注释时,就将“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中的“师子”注为“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
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走兽
持相对观点的人认为,狻猊就是狻猊,狮子就是狮子,狻猊只是“形如狮”,绝非就是狮。
,在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走兽,以“骑凤仙人”为首,后跟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更是将“狮子”与“狻猊”区分开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争议存在,认为“狻猊不是狮子”的杨慎于是将“狻猊”改为“金猊”,也算是为“狻猊”为龙子的身份正名。
『螭吻是否为蚩吻』
杨慎修改最大的龙子应该是将“蚩吻”改“螭吻”,看似只是修改了个名字,实际在性好上也作了修改。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载“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明]杨慎《升庵集》中为“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殿脊兽头是也。”
螭吻像
一个性好吞,一个性好望,都是殿脊兽头。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被杨慎删除的龙子“嘲风”。[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而在[明]陆容《菽园杂记》中更是记载了“螭〈虫勿〉、〈虫弯〉〈虫全〉、鳌鱼”三位用作屋顶雕像的龙子。
《菽园杂记·卷二·古诸器物异名》
据《菽园杂记·古诸器物异名》所载“螭〈虫勿〉,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虫弯〉〈虫全〉,其形似龙,性好风雨,故用于殿脊上。”“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脊上。”由此可见,“螭〈虫勿〉”无论从习性还是所处位置都与“嘲风”无二,应为同物。而“〈虫弯〉〈虫全〉”与“鳌鱼”则分别有各自的性格以及专属的位置,且两者间的相似度极高。也正因如此,后世所传龙子之列中已然没有了“〈虫弯〉〈虫全〉”的位置,而是将其与“鳌鱼”合并,甚至后又将“鳌鱼”称为“螭吻”,到有几分霸占了“嘲风”本名“螭〈虫勿〉”的味道。
也就是说,“嘲风”的本名就是“螭〈虫勿〉”,而鳌鱼则是“〈虫弯〉〈虫全〉”与“鳌鱼”的合称。李东阳版中的“蚩吻”实际上是指“鳌鱼”,而杨慎版里的“螭吻”其实就是“嘲风”。只不过现如今,“螭吻”与“蚩吻”与“鳌鱼”均合并为同一种兽首鸱尾形如龙的龙子形象,起吞火防火的喻意。而不具备吞火之能的“嘲风”则成了辟邪镇宅的标志性瑞兽。
『饕餮与蚣蝮的增加』
杨慎版新龙九子中删除了“囚牛、嘲风、屃赑”新增了“饕餮、〈虫八〉〈虫夏〉(蚣蝮)、椒图”。
蚣蝮形象
前文中对“嘲风”与“屃赑”的删除原因作了简单的说明。至于性好乐的“囚牛”为何被删,可能是因为其所谓的兽头琴实际上就是“马头琴”,是因为有了李东阳的“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之后有了“囚牛”形象的兽头琴,而非是先有囚牛形象的“兽头琴”或者说,囚牛的认知度较低达不到普遍龙子的认知度,所以废除也是有可能的。与之相对应的“椒图”可能正是因为其有“守财”、“看守”、“镇邪”、“庇佑”等喻意,在民间认知度较高而被增加的。
至于新增的〈虫八〉〈虫夏〉(蚣蝮)。在[清]褚人获的《坚瓠集》中同样有载“升庵以蚣〈虫夏〉为好水。而陆俨山金台纪闻,又以〈虫八〉〈虫夏〉为好饮云。鸱鸮氏生三子,长曰蒲牢,次曰鸱吻,说亦与升庵同。三曰〈虫八〉〈虫夏〉好饮,即今闸口所置是也。闸口上以石凿兽,置两榜,状似蜥蜴,首下尾上,名曰〈虫八〉〈虫夏〉。”简而言之,龙与"鸱鸮"生三子,长子"蒲牢"、次子"鸱吻"均已位与龙子之列,同是亲兄弟的三子“〈虫八〉〈虫夏〉”(蚣蝮)自然是不能少的。
饕餮在[明]杨慎《升庵集》中的说明是“好饮食,故立于鼎盖”。而陆容在《菽园杂记·古诸器物异名》中提到的饕餮却是“性好水,故立桥头”,显然将“饕餮”与“〈虫八〉〈虫夏〉(蚣蝮)”并作一兽。而[明]谢肇淛在《五杂俎》也认同饕餮为龙子且性好水。而杨慎版新龙九子中将〈虫八〉〈虫夏〉(蚣蝮)与饕餮并出,也算是间接区分了两者。
关于龙生九子就此浅尝辄止,对其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钻牛尖。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创 文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