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作者_七子之歌的作者是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2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七子之歌的


一七子之歌的作者是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9月24日下午,曾创作《弯弯的月亮》《走四方》《我不想说》《我的爱对你说》《七子之歌》等脍炙人口经典歌曲的著名词曲作家李海鹰到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举办音乐讲座,畅谈粤港澳大湾区音乐发展的光辉岁月与未来展望。这也是李海鹰大师工作室落户黄埔区后举办的首场专题音乐讲座。

本次活动由黄埔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联主办,李海鹰大师工作室、黄埔区融媒体中心、黄埔区音乐家协会协办。

线上线下同享音乐盛宴

讲座以“粤港澳大湾区音乐发展的光辉岁月与未来展望”为主题,李海鹰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音乐现状,以年轻人的视角,从“光辉岁月之四个音乐浪潮”“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着眼年轻人,激发年轻人的创作热情”“未来的潮流”等多个方面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音乐发展和产业未来。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八九十年代广东流行音乐的辉煌,到现在后疫情时代音乐的变迁,纵观音乐发展的轨迹与变化,说出了很多音乐人的心声。

现场邀请了媒体朋友以及黄埔区文联、音协等单位人员参加。与此,活动采用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开展,让更多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也能享受到这场音乐精神盛宴,借此机会让更多民众了解音乐、走进创作。

“创新不断,创作不止,比起我们当年写歌,如今社会的接纳度还有市场的包容性都好太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不能懈怠。”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创作经历,李海鹰对青年音乐人予以真诚期望,“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拥有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敢于创作,敢于表达。现在时代发展很快,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更需要优秀的作品去回馈给更多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受众。对社会的思考,个人情感的表达,你们都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去描述,坚持原创才是最强的生产力。”

“李海鹰老师的分享给了我很多鼓励,也使我增加了创作的信心。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但我相信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现在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了我们这些年轻音乐人更多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聆听音乐前辈的讲座。”现场听讲座的音乐从业者叶先生由衷地说。

“希望通过举办讲座,用音乐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李海鹰大师工作室的邓先生表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音乐唱片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数字音乐、音乐媒体转型、线上直播等形式势必也会逐渐成为趋势,年轻人无疑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核心,只有依靠不断创新创造,才能更好地将岭南音乐等广府文化传承、传播出去。据介绍,接下来,李海鹰大师工作室将陆续在黄埔区举办音乐授课、沙龙讲座等活动。

满怀深情为黄埔创作区歌

“我从小在黄埔长洲岛长大,深受这片土地的滋养。”李海鹰是地道广州人,对广州、对黄埔饱含深情。其多年在广东的生活,更是孕育了他深沉的南国音乐情怀。

谈到黄埔,李海鹰感慨万千“我小时候生活的黄埔已经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黄埔非常有魅力、非常年轻化,积极向上,整个黄埔都是很开放的。就像我现在正创作的这首《到黄埔去》一样,描绘的感觉就是这样。”

“比如歌词中我写道,‘我们一起到黄埔去,放飞梦想,天南地北的黄埔人,神采飞扬’。这就是我心中的歌,也是我一个老黄埔人看到现在新黄埔的感觉,那是一种挥洒青春的朝气,是一腔热血,因为在我眼里的黄埔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年轻黄埔。希望借助这首歌,让我们一起为共同创造美丽黄埔的未来而干杯。”

据了解,李海鹰正在创作的这首《到黄埔去》将成为黄埔区的区歌,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下个月将和大众见面。,李海鹰工作室原创的音乐剧《青春剧团》也正在排练中,该音乐剧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年轻音乐人为梦想打拼的励志故事,有望在今年底前上演。

千万奖励支持文化人才落户

李海鹰大师工作室于2019年9月落户黄埔区,成为黄埔区开展文化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人才引进,再到“文创10条”的出台,近年来黄埔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大手笔投入,用丰富多彩、接连不断的文化活动打造黄埔优秀文化名片,不断引进各方面的文化人才,吸引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纷至沓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作品创作、传播文化力量。

2018年,黄埔区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法》,对经国家认定的文化名家、知名大师、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外文化名人,以及“广东特支计划”文化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英才)设立的工作室或文化创意项目,经认定给予最高资助300万元的奖励。据了解,2019-2020年,获得该区相关政策扶持奖励的工作室多达6个(李海鹰工作室、许钦松工作室、魏峻文博创意工作室、吴非凡大师工作室、魏微文化活动策划工作室、孙捷工作室),支持资金总额共计1620万元,大师们结合自身特长在黄埔区积极开展粤剧教育、采风创作、讲座培训、文博策划等工作。

【通讯员】焦婵娟 范敏玲 李剑锋

【摄影】刘力勤


二七子之歌的作者是澳门回归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做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

背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地200余名二战老兵聚首北京,共同签署《北京和平宣言》。

《北京和平宣言》全文不足百字昨天,六十年前,我们作为军人,亲历了一场世界大战;今天,六十年后,我们作为幸存者,是那场战争的见证人;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郑重留言“热爱生活,珍惜和平”。宣言内容以中、英、俄、法、西五种语言镌刻在高10米,长60米的“北京和平墙”表面。

宣言寄托了老兵们的情感,希望青年人能理解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意义。和平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和平才能保证生活,这就是和平宣言的主旨‘热爱生活,珍惜和平’ 。


三七子之歌的作者和出处

《七子之歌》作者是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出生,曾经是现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贞的民族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以及新月派代表学者和诗人。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研修,在闻一多美术成绩突出时,突然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诗歌是其最爱。闻一多年底就与梁实秋合著并出版了《冬夜草儿评论》,该作品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是曲折的,曾经有过失误、迷茫与苦闷,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到献出其珍贵的生命。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