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形成示意图(日食月食形成示意图)
月食形成示意图,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在地球上的投影,这是人类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的投影。在此之前,人们只能通过肉眼观测到月球的阴影。美国宇航局(nasa)的阿波罗计划(apolloproject)于1969年7月16日发射升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lmstrong)。他英雄阿波罗)。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脚印,这是人类踏上月球的土地。
一日食月食形成示意图
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如下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二月食形成示意图视频讲解
你看月亮的“脸”一直偷偷地在改变,由圆到缺,再由缺到圆。这是因为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只反射太阳光,所以人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从而形成了月相变化。如果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有圆缺变化。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这时便发生了月食。三月食形成示意图简易
海报制作冯娟
新华社天津11月18日电(
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李召麒2021年5月26日在北京拍摄的月食。(本人供图)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说,月食发生的原理很简单。当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刚好处于相对的位置时,地球的阴影会扫过月球,短暂地遮挡住太阳光并使月球变暗,从而形成月食。需要注意的是,平时见到月亮“不圆”的现象可不是月食,而是“月缺”,是正常的月相。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所以月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可见部分每晚都在变化。月相在一晚上的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月食发生的完整流程中月亮会在一晚上由圆到缺再复圆。月食必定发生在“望”(满月)的晚上。
日食形成示意图。(胡彦竹制作)
月亮一次完整的相位周期大约是29.5天,这就是一个农历月。按理说,应当每个农历月都有一次月食。可惜的是,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白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大约5°的交角。只有当太阳和月球位于两个“黄白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就全球来说,每年最多可以发生5次日食,如1935年;最少可发生2次,如2017年。月食,有的年份一次也没有,如1980年;最多的则有4次,如2020年。
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魏凡2021年5月26日在北京拍摄的月食。(本人供图)
一年当中日、月食最多共可发生7次其中一种为5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1935年;另一种为4次日食和3次月食,如1982年。最常见的是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2015年。
修立鹏表示,尽管就整个地球而言,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多,但实际上人们看到月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这是因为日食带范围不大,仅在月影扫过地面的局部地区才能看到日食,特别是由于全食带更窄,日全食在地球上同一地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人的一生难得一遇。但月食可见的地区范围就很大,半个地球都能看到,所以同一地区看到月食的机会比日食要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