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
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出自《论语·学而》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追求真理的不同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段,极不简单,微言大义,其真实含义历来被人们割裂和误解。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字面含义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这句话的主旨是“学以致用”!隐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并能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面含义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隐含的含义是传播真理,并被人们普遍重视甚至认同,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字面含义是“别人不理解(你的思想)还能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应该具备的气度吗?”隐含的含义是如果我们领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别人所理解或认同,那是因为这些真理过于艰深或太过超前,曲高而和寡,这时候,我们也不应该迁怒于人。论语第一段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开宗明义告诫人们,追求真理的不同层次与不同境遇。论述的是掌握真理。应用真理和传播真理三种层次,以及用最古朴的实例阐述了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同情感体验;也在不经意之间,粗略地阐述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这里不仅指导人们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应该具有的愉悦情感体验。也告诫我们如何防止在不被别人理解或认,千万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出处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度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答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转载奇秘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