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简介生平事迹介绍(李香君简介生平事迹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32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李香君简介生平事迹介绍李香君,字畹芬,别号玉楼春,江苏吴县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李梦阳是晚清著名诗人,父亲李仲芳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母亲张氏是当当时有名的才女。李香君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昆曲,在京剧界享有盛名。

本文目录一览

  • 1、
  • 2、
  • 3、
  • 4、

秦淮八艳之李香君生平事迹简介

李香君简介

我们在课本上学习过关于“秦淮八艳”的文章,而在“秦淮八艳”当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以及李香君这四个。李香君本名叫李香,由于一些典故,李香君又被后人称为“香扇坠”。

李香君画照

李香君原本姓吴,出生于苏州。在李香君幼年的时候,因为家道中落,只能跟随母亲漂泊异乡。在八岁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姓改了,随母亲李贞丽姓李。

李香君是明朝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因为她的歌喉圆润,唱歌十分的好听,红极一时 ,李香君却不轻易地唱歌。,对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李香君也是样样精通,李香君所弹奏的《琵琶记》,更是受到了诸多受听客的追捧。

虽说李香君从小就生活在风花雪月的场所,内心却是十分的善良与纯洁,甚至连官宦子弟都没有的傲骨,在李香君的身上都有体现。,李香君的母亲李贞丽为人豪爽仗义,还略微懂得一些风雅之事,从而使得很多的文人骚客或者是一些忠正耿直之人,都到李香君所在的媚香楼喝酒赋诗。也正是因为这样,李香君与侯方域在媚香楼当中相识。

李香君桃花扇

清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写下了一部著作,讲述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为了坚守自己与侯方域的爱情,面对他人强势逼婚,以死明志,血溅桃花扇的事情,表达孔尚任对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的钦佩之情,这部著作就是《桃花扇》。

李香君画照

李香君要侯方域是在李香君的母亲李贞丽所经营的媚香楼当中认识的,当时李香君年方十九,而侯方域也是南明八大才子之一,意气风发。二人在媚香楼当中一见钟情,最终,两人喜结连理,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成为了侯方域的妾室。李香君多年坎坷,漂泊流浪,好不容易嫁给了侯方域,可以享受生活,却因为侯方域参与抵抗反清复明起义,以及反抗阉党的斗争,遭到迫害,被逼流亡。

侯方域流亡在外,李香君只能独守空房。在当时,艺妓改嫁是再正常不过事情。李香君却拒绝了所有上门求亲的人,要坚守自己与侯方域之间的爱情。面对着众多达官显贵的求亲,李香君一一拒绝,将所有人都拒之门外。

在众多的求亲者当中,以阮大铖最为难缠。阮大铖不断的向李香君送来礼物,希望通过软磨硬泡,取得李香君的好感,从而将李香君娶回家。,李香君面对阮大铖的软磨硬泡,最终选择以死明志,一头撞在了栏杆上,血溅桃花扇。阮大铖害怕闹出人命,最终选择了放弃。人们知道了李香君削减桃花扇这一件事情之后,纷纷赞扬李香君的忠贞,并且流传至今。

李香君故居

相信学习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淮八艳”,而在“秦淮八艳”当中,李香君则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在“秦淮八艳”当中,不论是倾国倾城的面容,还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精通的技艺,都不输于其他人。人们称赞李香君并不仅仅因为这些,更是因为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忠贞。在李香君逝世之后,李香君故居便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地方。

李香君戏剧照

很小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流浪生活,算得上是李香君故居的地方,便是她生活的媚香楼,媚香楼是李香君的母亲李贞丽再秦淮河岸所经营的。李香君的父亲是朝廷官员,她的父亲却因党派之争,成为了牺牲品。家道中落的李香君被迫跟随母亲李贞丽四处流浪,八岁时便将姓氏改为李。

李香君故居媚香楼所在位置是秦淮河畔来燕桥的南端,具有很强明清建筑风格,基本格局则是一座标准的三进两院式宅院。在媚香楼当中,设有书法、假山、园林雕刻、壁画挂灯等等,基本设施十分的齐全。人们参观李香君故居时,便可以通过这些基本设施,进一步了解到李香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设施,在李香君故居中还有一口天井,天井的内部有题词,词为陈醪斟趣新茗催诗三杯忘宠辱,铁笛销魂铜琶醒梦一扇寓悲欢。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词是谁写的,已经没有办法知晓,表现出对李香君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天井旁边还立有李香君的塑像。

李香君电影

在上个世纪,香港电影十分的流行,其中还拍摄了很多介绍历史人物的电影,其中《李香君》这一部电影就十分的成功。《李香君》这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在明朝末期,身为秦楼 的李香君的悲惨身世,以及李香君与侯方域两人的爱情故事,做那样了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香君画像

这一部电影是由当时红极一时的红线女、关青、罗家宝以及姚朝辉等人主演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香君是明朝末期“秦淮八艳”之一。而关于李香君的故事,数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赞颂。不论是她绝美的容貌,还是精湛的技艺,以及是她对于爱情的忠贞,都受到了后人的赞扬。

《李香君》这一部电影重点讲述了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侯方域因为党政之争,得罪了诸多官员,最终受到了牵连,逃离南京,留下了李香君一人在家。李香君知道侯方域已经落难时,并没有向其他的艺妓一样抛弃在家的丈夫,重新改嫁。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侯方域的政敌却不断的怂恿好事之徒阮大铖去向李香君提亲。

李香君对于阮大铖提亲,当即一口回绝,阮大铖却一直纠缠不清。李香君被逼无奈,以死明志,血溅当场。阮大铖生怕事情闹大,最终放弃,而李香君最终也等到了侯方域回来。因为这一件事情,李香君对于爱情的的忠贞,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并且一直传颂至今。

李香君简介 李香君的资料

1、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与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2、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秦淮八艳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有何才艺?

李香君,又称李香,号“香扇坠”。李香君是“秦淮八艳”之一,琴棋书画、诗词韵律,样样精通,擅长弹奏《琵琶记》。

李香君出身在苏州的一个武官家庭,由于父亲是东林党人,遭受阉党魏忠贤的迫害,自小被卖入青楼。李香君天生貌美,歌喉圆润,千金难求她一展歌喉。李香君艳名远扬,每天慕名而来的才子络绎不绝。

李香君17岁那年遇到了心中的那个人,他就是侯方域。侯方域是复社首领,这一年进京赶考,途径秦淮河,也来一睹芳容。侯方域对李香君一见倾心,就想纳李香君为妾,可是拿不出钱来为李香君赎身。

这时,侯方域的好友借给他一笔钱,侯方域送给李香君一把上等的象牙骨宫扇,扇把上坠着侯家的传家古玉。可是这钱并不是好友的,而是阉党阮大铖的,阮大铖想拉侯方域入伙。

拿了阮大铖的钱,侯方域就想给他说说好话,李香君大骂侯方域没有骨气,抓起头上的装饰,扔在地上,让侯方域醒悟。

随着崇祯吊死煤山,南明弘光朝廷的建立,阉党又崛起了。曾经人人喊打的阮大铖,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阮大铖要报复李香君,将李香君介绍给弘光宠臣田仰为妾。李香君宁死不从,一头撞向门柱,血溅当场,鲜血滴落在那把象牙宫扇上。田仰一见血,此事才得已作罢。

后来,杨有龙根据血点,在扇面上画了一棵盛开桃花的桃树,这就是有名的“桃花扇”。

明朝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简介,侯方域与李香君有何故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624年(明天启四年),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因为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情窦初开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李香君刚满十六岁的时候,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人品却十分低下。侯方域尚自犹豫,李香君发飙了,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

血溅诗扇

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自侯方域去后,李香君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洗尽铅华,闭门谢客,一心等候公子归来。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不从,田仰还要坚持,她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征入宫中

阮大铖也算是文坛上响当当的腕儿了,他并不想就此放过李香君,而是为南明皇朝弘光皇帝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阴差阳错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乱,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李香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也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他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香消玉殒

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后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经过商议,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从1645年到1652年这八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侯方域去南京为香君求子、寻亲的时候,她经常担惊受怕的身份问题终于暴露了。公公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当即命令李香君滚出翡翠楼,后经人讲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那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村落。而此时得知李香君已身怀有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强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

侯方域回到归德(今商丘)后,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楼上。因出身低贱,香君被赶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今李姬园)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人物轶事

候方域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李香君娇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诗婢送来清茶果品,此时候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画上还题有一首诗“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己。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在秦淮八艳中,不论是样貌还是才气,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她却高居秦淮八艳榜首。在街头随便找个市民问问秦淮八艳,大家可能说不全,李香君却是众人熟知的。”李香君之所以如此声名远播,主要还是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名人评价

林语堂《为香君题诗》“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余怀《板桥杂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同书又记述“香年十三,亦侠而慧。”

后世纪念

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坐落在夫子庙来燕桥南端,钞库街38号该馆座南朝北,三进两院,面临美食街,背依秦淮河,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馆内设有轿厅、资料厅、媚香楼故居展览、茶文化、扇文化展厅、书画陈列室、河厅、古水门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李姬传》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文曰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